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品牌就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是消费者识别和信赖的关键标识。但市场中不乏一些企图 “搭便车” 的行为,当你的品牌遭遇这类情况时,及时提出商标异议至关重要。今天,甄标就为大家盘点需要立即采取异议行动的 3 大信号。
信号一:他人抢注你未注册但已使用的品牌
许多企业在发展初期,专注于产品打磨与市场拓展,却忽视了商标注册,这就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
比如某些餐饮企业,苦心经营多年,凭借独特菜品与优质服务积累了大量客源,品牌在当地小有名气,可就是没及时注册商标。这时若有他人抢先注册了该品牌商标,企业就可能陷入困境,一旦抢注者成功拿到商标权,原品牌使用者可能被禁止继续使用该品牌,多年积累的品牌声誉与客户资源也将面临流失风险。
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若发现此类情况,企业应迅速收集品牌使用证据,如店铺招牌照片、广告宣传资料、销售合同、发票等,证明自己在先使用且品牌已有一定影响力,在商标初审公告的 3 个月异议期内,果断向商标局提出异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信号二:他人在相关类别抢注已注册品牌
商标实行分类注册制度,共 45 个类别。有些企业仅在核心业务类别注册商标,却忽略了相关类别。
比如一家生产洗发水的企业,在第 3 类日化用品类别注册了商标,随着品牌知名度提升,若有人在第 21 类家居用品类别,申请注册相同或近似商标用于生产毛巾、梳子等产品,就可能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些产品与原品牌存在关联。
如果这些抢注产品质量不佳,还会损害原品牌声誉,这种跨类别抢注行为,属于典型的 “傍名牌”。
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即便原品牌尚未达到驰名程度,但在相关类别被抢注,也应高度警惕。企业可通过定期商标监测,关注市场动态,一旦发现此类抢注,立即整理品牌知名度证据,包括品牌市场占有率数据、广告投放规模、获得的行业奖项等,向商标局提出异议,阻止抢注商标核准注册。
信号三:他人恶意注册与你相似易混淆的品牌
市场上,山寨品牌屡见不鲜,从 “康帅傅” 模仿 “康师傅”,到 “六个核桃” 与 “六禾核桃” 的混淆,这些恶意模仿者往往通过改变个别字、调整商标图形细节等方式,注册与知名品牌极为相似的商标,以假乱真,误导消费者。
他们企图借助知名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抢占市场份额。这类行为不仅侵犯了原品牌的商标权益,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商标的近似性是判断侵权的重要因素之一,若被侵权商标与涉嫌侵权商标在文字、图形、颜色等构成要素上相近似,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就可能构成侵权。
当发现此类恶意混淆的商标注册申请时,企业要迅速行动。一方面,收集侵权商标与自家商标的详细对比资料,突出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准备好自家品牌市场知名度、消费者认知度等相关证据,如消费者调查数据、媒体报道、网络搜索热度等,在异议期内提交给商标局,有力驳斥恶意抢注行为。
商标异议是企业捍卫品牌权益的重要武器,当出现上述三大信号时,企业务必把握商标初审公告的 3 个月异议期,积极收集证据,果断提出异议。
以上就是今天甄标商标平台分享关于你的品牌被蹭了?立即异议的3大信号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