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带大家回顾一条5个月前的新闻。
在去年的11月17号,丹麦海军出动看3艘军舰,对一艘名为“伊鹏3号”的中国货船进行了拦截并扣留,理由是他们怀疑这艘中国货船蓄意破坏了2条位于波罗地海的海底光缆。随即,瑞典、芬兰和德国宣布介入调查,不过在调查结果还没出来的时候,西方媒体就将这件事炒作为国际事件,包括中国对欧洲发起“混合战争”、中国替俄罗斯在欧洲搞破坏之类的。总之该泼的脏水已经泼完了。这件事当时挺火的,当时很多中国网友都觉得很气愤,这不明显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
最近,负责调查这件事的瑞典事故调查局,公布了关于“伊鹏3号”的调查结果,结论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船只蓄意破坏了欧洲的2条海底电缆。
瑞典事故调查局给的理由是:如果中国船只故意在海底电缆上方高速抛锚,破坏电缆的话,那么对船锚本身也会有损伤;如果中国船只是拖拽船锚,或有意,或无意切断了海底电缆的话,那么船锚连接处会有松动,船体也会有痕迹。但结果却是,他们并没有在“伊鹏3号”的船体上,发现相关痕迹,因此不能说明中国船只破坏了海底电缆。
总算真相大白了,不过可惜的是,真相公布后,反而没多少舆论关注了。
不过肯定有人和我一样感到疑惑,就检查船体这个工作,需要调查5个月么?
实际上,在事件发生之后,为避免纠纷,中国政府主动邀请了外国当局参与船上调查,而在12月21号,“伊鹏3号”已经驶离了波罗的海,说明了什么?欧洲的调查机构其实早就发现,“伊鹏3号”其实没啥异常,因此才予以放行,但是调查结果直到最近才公布,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伊鹏3号”事件,本身就体现出西方对中国一直存在着“有罪推定”思维,背后的政治操弄意图昭然若揭。只不过最近,舆论风向已经变了。
拜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所赐,西方阵营也陷入了分裂,尤其是欧洲这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欧洲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等关税”政策导致欧洲产品在美国市场面临更高的壁垒,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空间,欧洲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就连一向对美国言听计从的冯德莱恩,最近都喊出了:“欧盟将进一步转向亚洲”这种话。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得不说,确实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