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重庆召开。会上,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的党委书记伍成莉讲述了民主村的故事,分享了打开民主村的幸福密码的三把“金钥匙”:让居民做主、解民生难题、让记忆永驻。

据报道,民主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有近万居民。从“房子破败了,道路坑坑洼洼”,到如今“拥有完善的综合服务配套,成为热门打卡点”,“老厂家属区”变为“幸福新家园”,民主村的“蝶变”,是重庆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群众面对面”行动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进社区”还是“面对面”,关键在于坚守“民生为大”的初心,用“民主”这把钥匙,解锁社区治理的难题,以此赢得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民主村的改造不是彻底推倒重建,而是经过重新精心合理地设计规划,让老一代人的美好回忆不被抹去,让他们在这里的生活变得更便捷,用这里的历史感和烟火气吸引年轻人到这里、留下来。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保障,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从街道“四方议事会”到建成社区食堂、完善健康服务站,为“一老一小”提供医疗照护等,都是通过院坝会、楼栋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汇集民意的结果。正是让老百姓参与其中,让他们抒发了意见,才打造了民主村双向奔赴的多元化互动样本。

老旧小区改出“新活力”,幸福密码就是“民生为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改造过程中让居民“唱主角”,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既留住烟火味又改出新生活,令“幸福新家园”成为“民生为大”的生动图景。截至目前,重庆全市累计启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689个,2025年,全市拟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超过1000个。南岸区南坪街道后堡社区、中山二路老旧小区改造、溪沟街道张家花园老旧小区改造……一个个老旧小区焕发新生,一次次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温度和力度,让“民生为大”不断跃上新高度。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老旧社区”里的“高质量新生活”,夯实了民生之基,厚植了人民福祉,提升了发展温度,擦亮了价值底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老旧小区改造坚持“投资于人”的民生导向,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更全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真正碰撞出社区发展的最优解,守护好社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