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再次表明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近年来,山东农担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首要责任,创新推出“粮食规模种植贷”大田托管模式,通过将“村党支部+农户+大田管家”三方联动、密切配合、利益绑定,走出了一条以托管促增收、以增收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截至2025年3月,全省“粮食规模种植贷”累计担保贷款32.3亿元,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经营主体2800多户。

模式创新,科技保障,激发村集体经济新动能

齐鲁大地麦浪涌金,籽粒渐满孕丰年。在山东省阳谷县安乐镇,万亩麦田穗头低垂,正是灌浆定产的关键期。依托山东农担“大田托管”粮食规模种植新模式,近万亩小麦丰收在望。

近年来,阳谷县安乐镇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的优势,引进山东农担“大田托管智慧服务平台”,制定了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组织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资源整合,释放规模效应。依托山东农担“大田托管智慧服务平台”嫁接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托管,把先进的种、肥、药、机械等生产资料和技术进行统一集采,推进粮食集约化经营,实现种植成本下降 12%,粮食增收10%,化肥、农药分别减量30%和20%,提高了种粮效益,预估今年产量达1400公斤,实现集体经济增收亩均达500元,二百亩增收10万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有效解决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无资产、无抵押、无流水,无法满足银行信贷准入条件的问题,山东农担公司以“粮食规模种植贷”为依托,围绕粮食产业链落地“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着力解决粮食规模种植“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村集体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农户手里流转土地,加入农担公司大田托管智慧服务平台,再向银行申请粮食规模种植贷,先把土地流转资金发给农户,然后把土地和资金委托服务商进行生产经营,并通过平台线上审核资金用途,线下监管农业生产,经营的收益扣除流转费和种植成本后,由村集体、服务商按比例分红。该服务模式将传统农户与规模化服务经营主体对接,既有助于种植集约化,又提升了种植收益,对实现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规模种植,增产增收,实现多方共赢发展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都是小农户单打独斗,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投入少、土地产出低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民和农业发展的瓶颈。粮食规模种植贷着眼于促进“散碎地”到“一片田”的转化,将土地、资金、技术、管理、数据等农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政策性工具+金融科技+现代农业”的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由党支部为村民撑腰,拿到“安心钱”、请来“田管家”,将合作社与托管服务商、粮食收购商等主体有效衔接,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


▲林家村镇2024年度股份合作福利发放活动

在诸城市林家村镇年度股份合作福利发放仪式上,14家股份合作社的2303名社员收到了今年的分红大礼包,农户宋焕琦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到,家里种了六亩地,一亩地流转600元,二次分红一亩地300元,一共收入5400元,年底还分面粉等生活物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林家村镇义和社区徐家屯网格党支部书记王伟介绍说,合作社流转土地1700多亩,这次拿到分红40多万,共380多户入社农户从中受益,作为支部书记,很有成就感。

为解决“地谁来种”、“收入怎么增”等难题,2022年以来,诸城市大力推进股份合作改革,林家村镇就成立了21家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其中14家粮食种植合作社依托山东农担“粮食规模种植贷”获取启动资金3457万元。农户以土地、农机等入股,农业服务由市场配置,合作社与企业携手,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依托山东农担鲁担智慧服务平台,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把分红“蛋糕”做大做好。

通过政府、农担、银行的协同助力,14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迈向农业增效、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快车道。原本“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贫瘠土地成功打造成如今的“万亩方格良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