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位于枫泾镇韩坞村的上海金邬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内一派繁忙,首批近400万尾罗氏沼虾虾苗被依序投放进各个塘口。当日投放的虾苗约占今年合作社养殖数量的三分之二,5月底,还将投放约200万尾南美白对虾虾苗。
投放前,工作人员章文勇小心翼翼地拿起一袋虾苗,对着阳光仔细检查虾苗的健康程度。“健康的虾苗游动起来特别有力,身体也比较饱满,没有残缺。” 他一边检查,一边讲解,“要是发现有状态不好的,这一袋就不能放了,绝对不能让不健康的虾苗下塘,这关系到一整个养殖季的收成。”确认虾苗状态良好后,章文勇将虾苗缓缓倒入虾塘中。
“我们对虾苗的质量把控非常严格,这次投放的虾苗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质品种,从源头为养殖的成功奠定基础。而且在投放前,我们也对虾塘进行了全面的准备工作,包括消毒、清淤以及调节水质等,给虾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章文勇介绍道。
据介绍,今年合作社第一批沼虾预计10月上市。整个收获期将从10月持续至12月。合作社320亩的养殖面积(其中罗氏沼虾养殖面积17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50亩)预计全年能产约10万斤罗氏沼虾及南北白对虾,产值在300万元左右。
为了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和品质,合作社今年继续大力推进虾塘改造工程。据了解,除了对虾塘进行常规的维护外,今年合作社还将露天养殖升级为设施化养殖。“今年,我们在养殖塘上都加装了保温大棚。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虾塘的水温,尤其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为虾类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还能延长养殖周期,提升产量和质量。”合作社负责人徐共华表示。
此外,合作社内2座新建的配电房也在抓紧建设,将为整个养殖区域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为后续的扩产作准备。
当天,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戴习林教授入驻合作社,将在此进行循环水养殖试验。“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先进的养殖模式,它通过对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和净化处理,既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又能降低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精准控制养殖环境参数,为虾类生长创造更适宜的条件,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戴习林介绍。
戴习林教授的到来,也为基地带来了新的双层大棚搭建技术以及新的虾塘增氧设备。“现在淡水虾养殖竞争激烈,上海本地的养殖户要面对远至福建、广东等地的竞争,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要求也就随之升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合作,能将新技术在本地推广开来,带动整个水产养殖行业向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戴习林说。
通讯员:唐杰峰
编辑:程佳域
责编:干钰琼、陈薇婷
审核:陈建军、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