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河南西峡县桑坪镇,漫山遍野的山茱萸树上的花刚刚凋谢,小米粒大的果实挤满枝头。山茱萸树林下,乡亲们正在种植中药材天麻、猪苓,一片繁忙的景象。

桑坪镇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丰富,水源无污染,光照充足,拥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生长环境。近年来,桑坪镇立足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大力发展林上林下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山茱萸作为桑坪镇的传统优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户对山茱萸低产林进行改造,邀请中药材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群众传授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如今,桑坪镇的山茱萸色泽鲜红、果实硕大、肉质丰厚、药效纯正,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据统计,全镇山茱萸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600吨,年经济收入突破8000万元。

林上经济除了山茱萸,连翘也成为桑坪镇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之功效,是中药材“家族”中的一味常用药。近年来,桑坪镇政府因地制宜,在原有野生连翘的基础上,引进新品种连翘苗,把低坡荒岭的荆棘丛变成连翘基地。通过能人带动、技术培训、双帮连带,推行“合作社+企业+基地+保险+脱贫群众”的“四加”经营管理模式,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桑坪镇种植连翘面积达1.2万亩,辐射带动20个村、1100余户群众,吸引周边5个县市商户注资,生产、收购、加工、市场销售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

在发展林上经济的同时,桑坪镇还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实现了林上林下资源的立体开发和循环利用。猪苓、天麻等中药材喜阴,靠菌生长,不和山茱萸树争肥争营养。把它们种植在树下,由于树的遮阴效果好,生长得格外好。而且,猪苓、天麻、红松茸在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物,又能为山茱萸树提供天然肥料,使得生长出来的山茱萸光泽鲜亮,品质更好。


黄沙村的蔡成金便是林下种植的受益者之一。早年在外创业的他,3年前回到家乡,开始从事林下种植红松茸。第一年,他种植的6亩红松茸就获得了大丰收,亩产突破4000斤,收入8万多元。尝到甜头的蔡成金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一边外出学习,一边买来书籍研究林下种植中药材天麻、猪苓技术。如今,他租赁了十几亩山茱萸林地,一半种上红松茸,一半种上天麻和猪苓。“红松茸生长日期短,一年长成,平均亩产1万多元;天麻、猪苓生长周期长,但产值高,每年平均亩产达到4万多元。”提及林下种植,蔡成金说得头头是道。

蔡成金林下淘金的种植模式,吸引着周边群众前来学习取经。面对群众的来访,蔡成金总是知无不言,倾囊相授。一时间,山茱萸树下种植天麻、猪苓等模式在黄沙村快速推广,目前,已有200多户群众搞起了林下种植,走出了一条立体种植、多元增收之路。

为了进一步推动林上林下经济的发展,桑坪镇政府还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举办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解决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此外,桑坪镇还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桑坪镇的中药材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如今的桑坪镇,林上林下皆生金,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山茱萸、连翘等中药材种植不仅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桑坪镇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上林下经济,让这片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绿色银行”。(图片/刘桂花、章东丽)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