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在战场上救了一名新兵,后来他提了干,没想到多年后,他副团转业回家,帮了我很大忙。
我叫宋仁杰,出生在秦安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我家兄弟五个,我排行老五。
小时候家里穷,我四个哥哥只读了小学就回家帮父母务农了,只有我一个人顺利读完了高中。
1976年,我高中毕业,不甘心回家种地的我,选择了去部队当兵,没想到这个决定,却改变了我的命运。
11月下旬,我和全县一百三十五名新兵,乘坐火车来到了兰州军区某部队当兵,火车行驶两天后到达了兰州火车站,之后我们又换乘了解放牌大卡车,又行驶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们才到达目的地,我们军营在大山深处,位置很隐蔽。
换了一个环境,我有些不适应,入伍第一天晚上,我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集合哨响起,我第一个冲出宿舍,还得到了表扬,三个月新兵训练正式开始。
虽然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是新兵训练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轻松,看到大家都在咬牙坚持,我也毫不示弱,新兵训练结束,我各项考核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分到高炮连一排一班。
庆幸的是,连队有好几个我的老乡,其中就包括我们一班班长马志军,因为是老乡,马班长平时对我很照顾,经常推荐我参加连队活动,给我争取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而我也肯吃苦,很快我就学会了操炮要领,只可惜在我入伍第二年,马班长就退伍,临走时,我请马班长吃了饭,马班长说,他非常看好我,鼓励我在部队好好干。
因为我是高中学历,在连队表现突出,马班长退伍后,我提拔当了一班副班长,我当副班长不久,我们班来了两名新兵,其中一个叫孙子明的新兵,来自我们临县,距离我家很近。
孙子明身体素质不错,是当兵的好苗子,我很看好孙子明,平时对他很照顾,1979年,我们连队接到奔赴前线作战的命令,我们部队作为主力,要按照预定计划提前到达指定位置。
出发之前,连队开了动员大会,很多刚入伍新兵,心里难免胆怯和害怕,各班又组织给新兵做思想工作,因为我和孙子明是老乡,班长让我找孙子明谈心,其实,我之前已经找孙子明谈过心了,孙子明和其他新兵不一样,他十分勇敢,没有丝毫害怕,孙子明告诉我,他还要立功,争取早日提干。
2月中旬,战斗正式打响,老兵负责主攻,新兵主要任务是运输弹药和物资,负责后勤补给,战斗很惨烈,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我们连队接到新命令,突破封锁,支援另一个部队,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连队决定由我们一排组成一个小分队,吸引火力,掩护连队撤离。
虽然我们最后顺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但是,我们却被包围了,更重要的是,弹药也不多了,我们只能一边阻击,一边撤退,争取更多时间,等待援军到来,在撤退途中,我为了救孙子明,身负重伤,孙子明背着我,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
战斗结束,团里给我记了二等功,但是因为这次受伤,我不能再参加高强度训练,我被调到了师部农场工作,孙子明心里很过意不去,觉得是他连累了我,我告诉孙子明,心里不要有负担,在部队好好干。
虽然孙子明在这场战斗中并没有立功,但是,他经连队推荐参加了军校招生考试,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五十分的成绩考上了军校,孙子明军校毕业后,回到了原部队,担任了二排排长,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晋升到了副团。
我在农场工作了两年,1981年,我退伍回到了老家,退伍那天,孙子明到火车站来送我,他抱着我哭了,我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我退伍后,安置到了县城一家纺织厂工作,孙子明每次探亲回家,都会来家里看我,1998年,孙子明副团转业回到了老家工作,当时,我刚下岗,妻子又患上了重病,家里日子过得很拮据,孙子明来家里看我,得知我家里的情况后,他主动给我送来了二万块钱,还帮我找了一份工作,帮我家渡过难关。
如今我和妻子已携手走过了四十年,儿子也已成家,晚年生活过得很幸福,孙子明心里一直很感激我,每年都会来家里看我,我们经常一起聚会聊天,这份战友情不管多久,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