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抢救三次!

石家庄出现一例

重度抑郁症导致躯体化患者!

4月16日,河北石家庄,一位女患者带着999朵玫瑰来到石家庄河北医大一院,据了解,这名女子患重度抑郁症导致躯体化,被抢救了三次成功治愈。


网络配图

“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她不远千里从安徽来到河北,带999朵玫瑰花和六面锦旗感谢医生。


在生命的长河中,抑郁症如同一场无声的风暴,悄然侵袭着许多人的心灵……

悲剧也一次一次的发生!

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

4月16日,浙江知名纺织企业绍兴金点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讣告称,公司董事长兼实际创始人毕光钧先生因长期受抑郁症困扰,于4月16日不幸离世,享年56岁。


4月14日,知名博主葛夕称自己抑郁症复发,并加大了药量,此事引发热议。

4月15日,葛夕再次发文回应,“我抑郁症复发的原因没别的,就是季节。……,如果真不舒服难熬,看医生,拿药,坚持服用。”


2024年南林大副教授首聘期不合格后自杀离世 ,亲人证实其患有抑郁症


长期“不高兴” 很可能是抑郁了!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也称抑郁障碍,是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常会反复发作。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几乎每7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抑郁症患者,因此它又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重度抑郁症躯体化 是指患者将心理痛苦转化为身体症状的现象如疼痛、乏力、胃肠问题等。


网络配图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抑郁症以显著且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临床主要表现为:

核心症状:显著且持久的情感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常表现为心情不好,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也不能从以前自己喜欢的事情或工作中体会到任何快感。

心理症状:思维迟缓,自觉脑子像是生锈了一样;认知功能损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负能量的认知模式,对未来没有信心;经常自责自罪,有自杀观念;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有时大脑过度活跃,反复思考一些没有意义、缺乏条理的事情;常有焦虑症状,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担心、紧张,严重时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躯体症状: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和早醒等,以及乏力、食欲缺乏、体重下

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精力下降、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闭经等。


抑郁症高发人群

  • 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少女、产妇和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可能与激素水平、应激等因素有关。

  • 21~50岁人群,在30岁左右高发,近年来有低龄化倾向。

  • 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较明显的个体

  • 患有较严重躯体疾病(如癌症等)的人。

  • 滥用和依赖阿片类等精神活性物质人群。

  • 服用了可导致抑郁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等)的人。

  • 遭受丧偶、婚姻不和谐、失业等负性生活事件人群


季节变化、生活压力、遗传因素

和个人生活习惯……

都有可能引发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高发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季节变化、生活压力、遗传因素和个人生活习惯等。

虽然传统观念认为冬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但现代研究认为,任意季节都有可能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阳光明媚的天气有助于改善心情,而冬季的寒冷和逼仄可能加剧抑郁症状。

抑郁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抑郁症,其他成员患抑郁症的风险也可能会增加。

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面临更多的情感压力和社会角色挑战有关。

如何分辨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

专家表示

可以用这4个症状自测

你离抑郁症有多远

但并不是出现了心情低落、兴趣减少的情绪状态,就是抑郁症了,要学会分辨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如果每天处于低沉状态大于两周以上,同时影响了工作、生活,就要警惕抑郁症。


安慰、劝说都没用

请尽快就医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心理疗法:包括教育、保证和支持,是帮助患者分析问题来源,教会他们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诱发抑郁症的事件,教会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增加和强化生活满意度,减少抑郁事件发生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多种心理治疗方法都能有效地缓解抑郁症,但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特别是重复发作患者,要获得满意的疗效,需要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

其他治疗:

电休克治疗:适用于精神病性抑郁症(如妄想和幻觉),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忧郁型抑郁症,重大的自杀风险,严重精神运动性抑郁症(拒绝进食和饮水、木僵、严重自我忽视)等患者。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是在探索中、侵害性相对较小、可能替代电休克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

终身治疗: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应考虑终身治疗,锂剂是可选方案。










分享给身边的人~

▌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信息均源自大象新闻、人卫健康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