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打拼的你,是否曾因老板一句“我要培养你”而满心欢喜、斗志昂扬?先别急着感动,或许这背后藏着你未曾看透的真相。今天,就来揭开职场“培养计划”这层温情面纱下的真实模样。


我们常常会在公司里看到各种看似美好的培养计划,年轻干部培养、校招培养、管理晋升培养计划等,公司还会不惜重金从外面聘请咨询顾问、邀请专业老师来授课,对外宣称是为了培养员工,提升大家的能力。然而,在公司战略办公室的讨论中,这些所谓的“培养计划”,实则是“人才筛选计划”,甚至可以说是“人才淘汰计划” 。公司做这些事情,并非真心要将每个员工都培养成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和标准,筛选出符合公司发展需求的人,剩下的则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只不过换了个好听的名字来包装罢了。

那么,老板说要培养你,到底是真心还是另有目的?其实,老板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培养”,他们只是在对员工进行审视。如果你在工作中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展现出比过去更强的竞争力和能力,跟得上公司快速发展的节奏,并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上级之间默契十足,很多事情无需多言就能心领神会,那么你可能会被公司继续重用。但这并非是老板培养的功劳,而是因为你自身足够优秀,是你在这场筛选中脱颖而出,被公司选中。


相反,如果有一天你被老板边缘化,甚至遭到淘汰,也不要抱怨老板无情。因为在职场这场残酷的筛选中,被淘汰意味着你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你不够强大,被筛选掉是必然的结果。老板的行为只是职场规则的执行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职场就是如此现实,优胜劣汰是永恒的法则。

在职场中,真正优秀的人才永远是少数,这就如同攀登珠穆朗玛峰,如今普通人在专业登山家开辟好路线、准备好各种保障后,花费一定费用也能尝试登顶,但普通人永远无法与专业登山家相提并论。你不能因为自己登上了珠峰,就认为自己是真正的登山家。同样,在职场中,不要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位置。

公司筛选人才的过程,就像工厂筛选苹果、枣子的机器。果实们在巨大的机器上滚动,小于规定直径的会掉下去被加工成果汁,而符合标准或大于标准的则会被装盒出售,获得更高的价值。在职场里,你要么努力让自己达到公司的标准顺利“滚过去”,成为被选中的“精品”;要么就只能面临被淘汰“打成果汁”的命运。即便你自身条件稍有不足,但只要你足够努力,速度够快,能以其他方式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也有可能在筛选中胜出。


职场不是学校,老板也不是老师,不会用温情脉脉、循循善诱的方式去培养每一个人。这种看似残酷的筛选方式,却是职场中最高效、最能确保筛选出真正优秀人才的方法。那些被包装成“培养计划”的项目,不过是给冰冷的筛选过程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外衣。上去的人沉浸在喜悦中,而被淘汰的人的声音,早已消失在筛选的浪潮里,无人在意。

所以,下次当老板再跟你说“我要培养你”时,别再盲目激动,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场筛选的开始。与其期待老板的培养,不如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那个在筛选中脱颖而出的强者,毕竟在职场中,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