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波下行周期后,消费电子行业从去年开始迎来了新一轮的上涨。不过,对比过往的回暖逻辑,这一次的触底反弹更多的是政策因素主导,以及在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下,各大消费终端都有了新的创新点,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消费者对电视、计算机等多终端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基于AI大模型的应用和终端技术的迭代进化,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趋势和定义。
根据统计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家电(不含3C)双渠道零售额均实现稳步增长,线上、线下零售额分别同比+4.7%和+12.9%。其中,中国电视市场的品牌整机出货量为884万台,较2024年同期增长4.7%。这是中国市场自去年Q4“国补”以来,连续第二个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
当下,在家电以旧换新、节能补贴及《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的推出,推动了电视行业的发展。泰瑞特检测发布的《2025消费品行业系列研究报告-电子产品》报告指出,中国电视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表现突出,依托Mini LED、超大屏技术升级及面板产业链优势,主导中高端与性价比市场。
数据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Mini LED电视的销量较没有“国补”的去年同期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比增幅高达520.4%。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Mini LED电视销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全年销量将有望超过900万台,较2024年底的预测再提高100万台,渗透率接近30%。
报告称,目前电视行业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从“观影工具”转向“家庭智能中枢”,关注画质、交互、健康护眼等多元功能。谈及未来电视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员指出,RGB- Mini LED技术、AI智能系统以及Micro LED将成为未来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看点。在AI加速变革显示产业的今天,AI画质芯片和算法,能够根据用户的观看习惯和内容偏好进行智能推荐和优化调整。
相较于电视产业,计算机行业对AI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并已经成为当下终端市场的主要卖点。机构预计,与未集成NPU的类似配置PC相比,AI PC将享有10%至15%的价格溢价。到2025年底,800美元以上价格的PC中,超过一半将具备AI能力,这一比例到2028年将增长至超过80%。
报告认为,当前政策引领产业升级,我国正在构建自主产业生态,加速国产替代进程。2024年,中国电子计算机整机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并且,消费需求分层明显,高端市场注重品牌价值与技术领先;中端市场聚焦新价比;低端市场则以基础配置和低价产品为主导。
对于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员认为,国产CPU在制程工艺和功耗控制上显著提升,可满足科学计算、工业控制等场景需求。分布式存储与绿色节能技术结合,提升与云计算资源调度效率。同时,纳米技术应用于电子元件制造,推动量子计算机研发,突破传统硅基芯片物理极限。国产化替代方面,国产数据库实现高并发处理,在金融领域替代国外产品。
“国产化算力生态加速构建,基于自主处理器与麒麟操作系统,构建覆盖硬件、系统、应用的全栈技术体系。5G/6G技术的普及将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度,支持更高清视频流、实时游戏等场景。”(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