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1958年 何若摄
沈阳市郊长白蔬菜一社的社员们和驻地部队一起赶排春节军民联欢晚会的节目。
高国权摄
苏家屯机务段青年包车组1958年3月7日达到日产238万6千吨公里,创造了一台机车日产量全国最高纪录。
许贞淑团长把勋章授予有功人员 牛畏予摄
看望在我国抚育的朝鲜战灾孤儿
1958年5月11日,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在沈阳市举行的授勋仪式上,把二级、三级国旗勋章和功劳章授予辽宁省在保护和抚育朝鲜战灾孤儿和爱国烈士子女工作中有功的人员。
邓历耕摄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手球锦标赛,1958年8月1日起连日在沈阳举行第一阶段的比赛。
肖野摄
9月下旬,小平同志视察了沈阳市北关区红旗人民公社。
服务队工人到古城乡东方红农业社抢修损坏的农具 1958年 高国权摄
服务队工人正给社员们讲解使用双轮双铧犁的基本要领
沈阳市第一工业局所属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六个农业机械厂,组织了一个服务队,下乡帮助农民检修新式农具和安装排灌机械,同时还进行粮谷、食料加工等。十几天来,已为沈阳市郊好几个农业社检修了54台农具,磨了500多斤米。
沈阳公私合营东和水泵厂工人在万里农业社 1958年 于肇摄
沈阳市地方国营第一局所属工厂在1957年中有82个单位同7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了关系,厂厂支援农业、人人支援农业,为农业培养技术人员,修理农具,并利用假日帮助春耕和秋收。
1958年 孙丕永摄
沈阳第二机床厂青年铣工李裕民,根据苏联资料设计并成功制造“KCB”棒铣刀。这种铣刀的切削效率比我国当时用的标准铣刀要高5-10倍!比在我国当时推广的苏联列昂诺夫棒铣刀效率还高一倍多。
张甲禄(左)和小组工人在研究 1958年 孙丕永摄
车间工会召开了现场会议,学习张甲禄等工人的大胆革新技术
沈阳电缆厂木工车间设备维护组的工人张甲禄,近年来,和其他工友一起连续创造和改装了8台机器,使简陋的木工车间大大的机械化,对全厂生产的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58年 姜鸣摄
沈阳第三机床厂职工经过整风运动,,全厂展开了“计件工资好不好”的大辩论后,提出要政治挂帅,不要“钞票挂帅”的口号,纷纷提出取消计件工资制。
1958年 姜鸣摄
沈阳市铁西区艳粉街的三名家庭妇女—程蕊新、陈露洁、杨素清,为本街创办了第一所民办小学。经过三个月的苦战,得到了四十多个单位的大力支援,没向国家要一文钱,新建了一所包括九间教室一间办公室的小学,已有一百余名适龄儿童在这里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