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曾经,老牛木犁在黄土上刻下岁月的痕迹;如今,隆隆的农机声正谱写乡村振兴的“新乐章”。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从“汗滴禾下土”到“指尖管农田”,定边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耕耘,都在诉说着时代的巨变、日子的红火。
近日,在定边县白泥井镇四大号村种植大户马腾的田地里,铺膜机和撒籽机正在协同作业。铺膜机快速地将地膜展开、铺设、压实,撒籽机紧跟其后,精准地把马铃薯种子播撒在地膜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一大片马铃薯就种好了。
铺膜机和撒籽机正在协同作业
“现在种地变化相当大。原来种地,都是赶的毛驴,一天一家人起早贪黑种的三四亩地。现在有这么多大型机械,用的北斗卫星,种出来又精确,分毫不差,一天随便种一二百亩地。剩下闲余的时间,还能养牲口,还能出去干活,额外还能挣点儿钱,生活也好了。”种植大户马腾说。
在定边县白泥井镇的农田里,农业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春播期间,北斗导航铺膜播种机能以厘米级精度完成标准化作业;盛夏田间,水肥一体化智能喷灌系统实现360度立体化浇灌;秋收时节,联合收割机每小时可以完成50亩马铃薯的采收作业,采收效率较人工提升近百倍。从翻耕、播种、灌溉到采收,机械化贯穿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带来了高效与精准,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与质量,还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劳动强度。
农业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原来我们放水要两个人,一个看着,一个挡着。现在用节水灌溉,一天能浇二三十亩地,产量也从原来一亩地一两吨提高到五六吨。”据马腾介绍,机械化不仅解放了生产力,更激活了农业产业潜能。据了解,定边县白泥井镇现有农机合作社12家,拥有380台大型农机具,机械化率超80%以上,2024年农业总产值达29.67亿,农民人均收入26679元。昔日“十年九旱”的黄土坡,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塞上粮仓”。
种植马铃薯的田间
定边县白泥井镇农业机械化发展只是定边县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2024年定边县粮食播种面积252.24万亩,总产量41万吨,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09亿元。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9.8%,定边县规范运行农机专业合作社45个,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为定边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农业机械化的规范运行
据定边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主任张全荣介绍,2023年,定边县已成功创建为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接下来,该县将在此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高效、绿色、智能机械,组织技术培训,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年均发放补贴机具3000台以上,助力全县农机工作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王思雨 李德龙 杜倩)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