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介绍:
咨询人:男生父母
男生年龄:31岁
专家服务老师:孟卫华老师及其督导小组
情况介绍:男生抑郁焦虑,吃了六年抗抑郁的药,情绪低落、失眠,怨恨父母的严苛教育,与父母关系僵硬。
父母经常吵架、互相推脱各自的教育责任,婚姻摇摇欲坠。
介入疗愈后,男生从痛苦绝望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并对自我有了全新认知,内心力量增强渐渐摆脱抑郁,并成功走出家门找到工作。
看着儿子眼中的恨意,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忍不住在他面前痛哭。
儿子抑郁躺平的六年,我们家好像也被按下快乐的暂停键陷入痛苦的深渊。
那天已经过了午时十二点,可儿子连早饭都还没吃,实在担心他的身体,于是,拿出偷偷配好的钥匙打开了他的房门。
看着躺在床上形如残烛老人的儿子,心脏一阵阵抽疼,走过去轻轻推了推儿子叫他吃饭。
可任凭我怎么说,儿子就是闭着眼睛装作听不见。
渐渐地我的脾气也上来了,忍不住大声叫喊:
“你这是做给谁看,你不吃饭饿的是你,好吃好喝供着你,你还有理了,起来吃饭!”
话音还没落下,儿子猛地拉开被子,狠狠地把我推开,对着我嘶声怒吼:“要你多管闲事,饿死也是我的事!”
“你哪来的钥匙,为什么不经我同意进我房间,我不是你的犯人,给我出去,出去!”
我被儿子推的一个踉跄,后被重重的撞到墙上,我痛的倒吸一口气。
然而儿子完全无视我的狼狈,眼含怒火像似看仇人般盯着我。
我被儿子惹怒,刚想举起手教训儿子不知好歹,然而在看到他眼中的恨意时,举起的手像似千斤重怎么都落不下来。
“从小就被你打到大,你打,干脆打死我,你也省心,你看不上我,我更不想做你儿子!”
儿子决绝的话在耳边回荡,眼泪不争气的哗哗流.....
为了他,我甚至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就这么恨我,就这么报答我!
听了我的叙述,家庭指导老师非但没有安慰我,反而冷静的向我质问:
“是不是很委屈,但我觉得孩子比你更委屈!”
“他不是小孩,饿了自己会主动出来吃饭!”
“你倒好不经孩子同意不但偷偷配钥匙,还在明明知道孩子饱受抑郁痛苦一次次的刺激他?”
“这样做真是为他好吗?”
“还有,你觉得孩子抑郁你没有责任吗?”
听完老师的话想极力为自己辩解,可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01
六年前儿子被检查出抑郁焦虑,之后儿子就辞职在家疗愈,可我怎么都没想到这一呆就是六年!
起初我也按照医生的话去做,不给儿子压力,尽量为他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
可每次看到他一副要死不活的颓废样,向来要强的自己,实在忍不住的痛斥他“没出息、矫情。”
我也知道要尽量闭上嘴,这样才有利于他的康复。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子非但没有任何好转,还越加摆烂人生。
在家除了玩手机、打游戏、刷视频外,就是呼呼大睡,早上不起、晚上不睡;
更可恶的是,自从他被检查出抑郁以来,已经六年没工作了!
这和我心中优秀的孩子大相径庭,我不能接受儿子是个“废物”的事实。
为了让他走出来,我软硬兼施什么手段都用了,可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那天我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还没走进客厅就听到儿子房间传来激烈的游戏声。
我和他爸为了养家每天早出晚归,被生活蹉跎的筋疲力尽,他不工作就算了,就连为我们分担做顿饭都不肯。
心中的压抑的怒火瞬间被激发:
“打游戏倒是来精神了,哪哪也都舒服了,是吧!”
“你是31岁,不是3岁,怎么好意思明目张胆的啃老,还抑郁,我看你就是不想工作!”
儿子手中动作不停,头都不抬好似我不存在,对我的话更是充耳不闻。
我被儿子的态度气的脑袋嗡嗡响,走上前夺过儿子手中的鼠标,狠狠地摔在地上。
“我让你玩,找工作,现在就找,死在外面,也比赖在家里啃老强!”
哐当一声,桌面上的电脑被儿子一股脑全都推到地上。
随后发了疯似的,在破碎的电脑上乱踩一气。
“我就知道你看不上我,巴不得我死直说,死还不容易吗.....”
儿子愤怒的推开我,直接冲到厨房拿着刀子就往自己的胳膊上划拉,我被吓得愣在原地。
随后反应过来拼命去抢儿子手中的刀子,两个人乱成一团,直到刀子不小心划到我的手指痛苦的大叫出声,菜刀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我双腿发软直接摊在地上,哐哐地拍打自己的胸口嚎啕大哭。
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儿子到底怎么了?我到底要怎么做?
因为儿子的事情,我和他爸爸天天争吵。
我怪罪他爸就是个“隐形人” 从小不管儿子;他爸爸说我太强势,儿子变成这样全是我的错!
我一边工作一遍照顾家里老小,甚至为了陪读,我还错过自己最热爱的的工作;
我的牺牲非但没有得到父子俩的安慰,到头来还被他爸说成刽子手!
“这日子没法过了,不行咱就离婚!”
孩子爸爸冰冷的话语彻底寒了我的心。
儿子怪我,他爸爸也厌恶我至极,我这些年的付出就是个笑话!
甚至,有时都在想就这样吧,大家一起倒也不孤单。
直到我遇到家庭指导老师,我才终于明白: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扼杀孩子的天性,也不强制把他们塑造成自身心中的样子,孩子才能在内驱力激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才能。
原来,问题真的在于我的,在于我们错误的教育!
02
老师告诉我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切忌按着自己固有认识和愿望去塑造孩子;
不停地用两匹马的力量硬生生地拉着孩子前行,却忽略了孩子本身就是一辆马力十足的凯迪拉克。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凯迪拉克”效应。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或才能;
如果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准确判断,还擅自做主,干涉他们的成长方向;
将会使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就如凯迪拉克无法发挥其最佳性能一般。
我是一个虎妈,要强还好胜,对自己如此对儿子更是严苛。
无论教育还是生活,我对儿子都十分严苛,自小就给他输入“凡事争第一、要做就做到最好,要么就不做!”
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感受还有他本身的能力。
小时候儿子非常喜欢唱歌,想学声乐,我觉得钢琴非常优雅,强逼着他练习钢琴。
儿子大学想学自己感兴趣的文学,我觉得男孩子学文学非常没出息,逼着他选了医学专业。
不仅是这样的大事,哪怕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也一一给儿子安排好;
儿子没有选择权,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儿子就像老人一样的父母强拉着前行,机械性地完成各种要求,而他们的天分与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成长。
我自认为自己是过来人,这样做可以助力儿子“通过捷径”走向成功。
却不想儿子在我肆意干涉下慢慢失去生命活力、失去热爱生活的能力,甚至还患上抑郁焦虑
03
家庭指导老师采用倾听、共情等基本咨询技术帮助儿子疏散宣泄出诸多烦恼、痛苦等负面情绪;
又采用启发引导,矫正了儿子的错误认知,帮助儿子建立了正确的认知。
之后又采用OH卡牌深入儿子的潜意识,助力儿子自我探索与发现,引领儿子直观探索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疗愈儿子的同时,老师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的认知进行了调整。
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为孩子心理“补”足养分
行为有对错,但情绪无对错。
家庭指导老师说,我们最需要给予他的就是无条件支持、共情和安慰。
因为,父母专注的眼神和鼓励的动作、言语会让孩子觉得无论我做什么,父母都会接纳我。
他更愿意放下心中的防御,相信我就是我,我可以有很多感觉、很多情绪、很多想法、很多选择,而且这些全都会被好好地接受。
而当孩子心理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们的情绪也会平稳下来,也会更有力量地去解决问题。
老师的话让我醍醐灌顶,之后我按照老师的指引去接纳儿子的一切,尤其是他的负面情绪。
儿子心情不好对着我们大声吼叫时,我不再像过去那般抱怨儿子不懂事、白眼狼。
而是静静地倾听儿子的内心,给予他理解和鼓励。
这样互动了一段时间,儿子的情绪果然平稳了下来,阴晴不定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我知道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随后更加关注儿子的感受,通过自身的力量抚慰儿子那颗伤痕累累的心灵。
儿子渐渐地不再肆意发脾气,和我们的互动也多了起来,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先修行自己再教育孩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教育孩子,喊破嗓子,不如父母做出样子。
正如家庭老师说的那样:“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教育是一种自省。
父母要想管好孩子,首先就要管好自己
一个智慧的家长,会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
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就是你最好的反应,自然会越来越好。
为了自己也为了给儿子树立好榜样,我捡起了放弃多年的非遗手工制作。
遇到拿不定的,还经常与孩子爸爸、还有儿子一块商讨。
爷俩一改过去默不作声、或者“隐形人”,积极给予我建议。
看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手工品,一家人都获得了莫大的鼓励。
有时爷俩还跟着我一块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家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近;
儿子的表情也越来越生动,我与他爸爸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随着疗愈的进行,儿子的状态越来越好,人自信了、能量也越来越充足。
差不多疗愈了两个月,2025年02月13儿子终于成功走出家门找到理想工作。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