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设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恰逢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值此重要节点,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呼吁全民携手深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金融安全意识,共筑安全防线!
金融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群众“钱袋子”的安全屏障。近年来,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手段与人工智能、虚拟货币等新技术深度耦合,不仅严重威胁公众财产安全,还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削弱民众对金融体系的信任。消金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在风险防控中应担当职责使命,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守护百姓“钱袋子”的切实行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一特殊的日子里,为帮助大家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增强防范意识,捷信为大家梳理几类典型案例和防范方法,全民携手,共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一、案例警示
1.冒充公检法
犯罪分子伪装成公安、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安全账户核查”“涉案资金冻结”等话术制造恐慌,谎称受害者涉嫌洗钱、走私等重大案件,要求其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以证清白。此类诈骗利用权力机关的权威性降低受害者戒备心理,最终通过远程操控转账实施资金窃取。
虚假投资理财
犯罪分子以“高回报零风险”“导师荐股”为诱饵,通过社交平台或虚假金融APP吸引受害者参与虚假投资。初期可能返利小额收益骗取信任,待受害者追加大额资金后,便以系统故障、账户冻结等借口卷款消失。
网络钓鱼攻击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群发仿冒银行、电商平台的短信,诱导用户点击含木马病毒的链接,下载仿冒APP。这些APP界面与官方应用高度相似,通过后台监听短信、窃取通讯录、定位信息等实施数据爬取,甚至结合AI语音合成技术,冒充客服致电受害者“指导操作”,同步配合短信验证码劫持,盗刷账户资金。
二、防诈提示
1. 警惕诱导话术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凡以“安全账户核查”“涉案资金冻结”为由要求转账、共享屏幕、下载不明APP的,均为诈骗。遇“涉嫌犯罪”等威胁,请直接挂断电话并拨打110或前往派出所核实,或可通过相关金融机构的官方平台进行确认。
破除高收益幻想
对“导师荐股”“内部消息”等社交群组保持警惕,群内成员可能为诈骗团伙操控的“水军”,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承诺保本高回报必是骗局。
保护敏感信息
不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快递单、机票行程单等含个人信息的纸质文件,销毁后再丢弃。
及时报警维权
若遭遇诈骗应立即报警,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金融安全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防线。让我们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从学习金融知识做起,从防范电信诈骗着手,共同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金融力量!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