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新出的小香薯,大家可以看到,小香薯是直产直销,外面这一块土地就是我们种植的小香薯基地……”日前,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新林社区,安徽师范大学派驻新林社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陈健正带着村干部们网上直播带货,带货的产品正是本地合作社带着村民们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的小香薯。
“这次我们社区党委牵头,盘活130亩闲置土地作为种植小香薯的共富田园,创新‘薯菇轮作’模式,利用废弃秸秆种植赤松茸,土地效益持续提升。小香薯、赤松茸产业目前已经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5万元,帮助800余人次农民就业增收。”说到此,陈健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平铺镇党委指导下,地理学科背景出身的陈健和村干部一起持续探索“带农联农富农”的共富新路径。近年来,除了将“闲置田”变成“聚宝盆”,新林社区还依托当地气候优势,联合在外优秀乡贤返乡创业,流转210亩低效林地,建议种植黄桃、青梅等高附加值水果的共建果园,引入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开发果干、青梅酒等深加工产品,打造“桃出新林”品牌。
“陈书记您看,这是咱们新研发的桃花酿样品,瓶身设计融入了古镇窗花纹样。”在平铺镇新林社区农产品展销中心,85后新农人陈星星正向陈健展示最新产品。
曾几何时,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云苗村”的蜕变让这位返乡创业的青年彻夜难眠,“咱们这山水资源不比电视剧里差,家乡的农产品市场潜力也巨大,只要深入拓展农旅融合的新路径,一定可以打造本土的‘爆款’!”
在结合陈健所提的农旅融合的建议后,陈星星陆续推出了冬桃干、桃花酿、桃木梳等深加工产品,为新林社区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
从2015年起,在每年举办的桃花节、冬桃采摘节系列旅游文化活动加持下,新林社区目前已经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加之线上直播带货、校企技术合作等持续推动,“桃出新林”系列农产品年产量将达到50万斤,年收入可达150万元。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什么蔬菜的叶子呀?”在新林社区的68个10平方米的共享菜园里,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中班教师正在给班级的小朋友们现场讲解蔬菜的生长过程。
这就是陈健所倡议的研学旅游玩法,就是采取“土地共享+劳动共享+成果共享”的运作机制,城市家庭、学校机构可通过认领菜园,选择自主种植、托管代种或研学体验等不同参与方式,打造沉浸式农耕教育场景。目前,陈健带领驻村工作队已联合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以及新林九年制学校等开展劳动研学活动10余场,吸引500余名学生参与。
“我们希望通过驿站搭建城乡互动的平台,既让游客感受乡土文化,也让村民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陈健在介绍项目时表示,农旅驿站目前已成功注册“新有所薯”品牌,通过标准化生产、文创包装和电商推广,香薯干、手工粉丝等特色农产品在2024年的销售额突破80万元。
“春暖赏桃花,夏至品龙虾,秋收摘鲜果,冬闲煮茶咖。”陈健表示新林社区已构建“共建果园+共富田园+共享菜园+农旅驿站”的“三园一站”产业体系,形成集劳动研学、桃梅套种、复垦轮作、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平台,有效推动农民就近就业与收入增长。2024年,社区集体收入突破280.6万元,收益达103.26万元。(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方梦宇 通讯员 刘冠琪)
作者:方梦宇 刘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