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当同龄人还在为未来的方向迷茫时,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25届毕业生陈思百毅然选择了携笔从戎,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成为了大学生征兵入伍的优秀典型。在这所充满活力与梦想的校园里,怀揣参军梦想并勇敢追逐的学子绝非个例。截至目前,外国语学院2025届毕业生中共有5名毕业生光荣入伍,其中女兵3名,他们于3月14日满怀豪情地从学校出发,奔赴部队,将在部队这座磨炼意志、锻造品格的大熔炉中,接受严格的淬炼,实现从青涩到成熟的华丽蜕变,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外国语学院2025年春季新兵欢送会

陈思百对军旅生活的向往,源自一部军旅题材影片《士兵突击》。“当看到许三多从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孬兵’,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时,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我对军营充满了向往。”陈思百回忆道,“从那时起,参军入伍的想法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然而,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一道鸿沟。陈思百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微薄。家庭的经济压力让他对参军一事犹豫不决,“我担心参军会影响家庭经济,也担心耽误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陈思百坦言。

就在他纠结之时,学院开展的征兵宣传与动员等各类活动为他指点迷津。学院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高频次发布征兵信息,精心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征兵宣传手册,详细介绍征兵政策、流程、入伍优待等信息。同时,举办了多场征兵宣讲会,邀请专业人士深入解读政策,退伍复学的学长学姐分享他们的军营生活和成长经历,让同学们对参军入伍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还深入学生宿舍、教室,主动与同学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为他们答疑解惑。开展征兵工作家访,做好家长工作。针对像陈思百这样有经济顾虑的同学,学院还专门组织了政策解读会,详细介绍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服役期间待遇、退役后的升学和就业扶持等优惠政策,让同学们吃下“定心丸”。

“学院的老师们给我详细介绍了大学生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包括学费补偿、退役后的升学和就业扶持等。这些政策让我打消了顾虑,也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大学生参军入伍的重视和支持。”陈思百说。在学校和家人的支持下,陈思百坚定了参军入伍的决心。他积极准备,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谈到即将踏入军营,他眼神坚定:“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会珍惜在军营的每一刻,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和能力,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期间,陈思百接受了淮南广电的采访。


陈思百接受淮南广电采访

赵欢,作为此次入伍的女兵之一,是外国语学院2025届英语专业的一名毕业生。从小,赵欢就对军人有着别样的崇敬之情,看到军人在各种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她心中便萌生了参军的念头。进入大学后,赵欢一直关注着征兵信息,但起初她也有所担忧,担心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不能满足部队的要求。

学院在了解到赵欢的想法后,给她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为她制定训练计划,督促她进行体能训练,提升她的身体素质,组织已经退伍的学姐与她交流,分享在部队中学习和成长的经验。在学院的帮助下,赵欢不断克服困难,逐渐坚定了参军的信心。

“学院的支持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我相信自己在部队中能够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赵欢感激地说道。最终,赵欢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学院的帮助,顺利通过了各项考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女兵。

历年来外国语学院都有学生顺利应征入伍,其中2024届的肖梦林,来自安徽亳州市涡阳县曹市镇的大男孩,也有着一段曲折而坚定的参军心路。大学毕业后,究竟是找工作投身社会?还是留在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参军入伍实现梦想?在临近毕业前夕的最后一次学校寒假家访活动中,肖梦林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当兵去!

从什么时候起有了参军报国的想法?肖梦林说:“我的爷爷是一名退伍军人,伟岸的军人形象,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我一直觉得,男子汉一身戎装、参军报国,是一件很帅、很酷的事。”这个看起来有些腼腆的大男孩在回答的时候眼中闪着光芒,但是肖梦林参军入伍的愿望却迟迟不敢说出口。在初中时,父亲车祸离世,留下高额医疗费和外债,家庭重担让他将梦想深埋,一心想毕业后工作帮家里减轻压力。

寒假家访的时候,学院领导和辅导员来到肖梦林同学家中,向他详细介绍应届本科毕业生应征入伍的优惠政策后,参军入伍的火苗又在他心中升腾起来。“我们都支持肖梦林参军入伍,都说部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熔炉’,让他到军营里去历练历练。”肖梦林的妈妈说道。在学院领导和辅导员的细心指导下,2024年1月28日,肖梦林在全国征兵网上完成了应征入伍报名。

学院为确保像肖梦林这样有参军意向的同学顺利入伍,还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机制。从报名到入伍,学院的老师全程跟踪服务,为同学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征兵材料准备、心理调适等方面。提前熟悉体检项目,帮助学生提前做好体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进行预体检,有针对性地确保学生体能素质达标。此外,学院还加强了与学校征兵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具体需求和要求,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组织军事知识讲座和体能训练活动,提升同学们的军事素养。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参军入伍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国防事业,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外国语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表示。

陈思百、赵欢和肖梦林只是众多参军入伍大学生中的缩影。在安徽理工大学,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怀揣着梦想和热血的青年,他们选择了携笔从戎,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从校园走向军营,改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相信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营,在部队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王蓉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