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上海师范大学考研到底怎么样?” 在这里,学生们自嘲为 “卷王预备役”,但比起盲目 “内卷”,他们更擅长在扎实的积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上海师范大学的本科教育,从一开始就带着 “考研友好” 的基因。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能在课程设计中找到“科研启蒙”的影子。举个例子,数理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实验室常年向本科生开放,每年有诸多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率稳居上海市前列。



这种“早科研、重实践”的培养模式,让上海师大的学子在考研面试中自带“加分项”。除此之外,在考研这场“持久战”中,上海师范大学的“后勤保障”也堪称贴心和全面。据了解,该校不仅提供零点自习室考研自习室,开设有“考研冲刺工作坊”,并且学校会定期举办考研助力讲座,邀请学院领导和老师为学生讲解考研的政策、流程、复试技巧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考研的各项细节。



在种种举措之下,尽管考研竞争白热化,但上海师大学子的升学成绩单仍然亮眼。

以2025年报考数据为例,小学教育(383人)、会计(451人)、音乐(423人)等专业更是“卷中卷”。但高报考率并未稀释本校学生考研上岸的成功率——根据校内统计,2024届本科毕业生整体升学率突破42%,其中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心理学院的升学率均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冷门专业”反而成为“黑马”。比如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虽然每年仅招2-3人,但近三年考研成功率高达80%,多名学生进入中科院、华东理工大学等顶尖院所。这种“小而精”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既能避开热门赛道的惨烈竞争,又能依托学校精准的导师资源实现“弯道超车”。



上海师范大学的考研文化,离不开校园里弥漫的“务实学风”。在奉贤校区的图书馆,凌晨1点仍亮着的灯光、走廊里低声背诵的“政治押题”、甚至食堂餐桌上讨论“英语长难句”的片段,构成了独特的“备考生态”。学霸宿舍集体上岸的故事数不胜数。在这里,你说“我要躺平”都会显得格格不入。



此外,上海的区位优势也为学子们提供了“近水楼台”的机遇。无论是复旦、交大的考研讲座,还是中科院上海分院的暑期科研营,学生都能快速获取一线资源。影视传媒学院的新传专业学生,更常利用课余时间到SMG、澎湃新闻等媒体实习,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简历,也让他们的考研面试回答更具“行业洞察力”。



上海师范大学的考研故事,并非一味渲染“内卷”的焦虑,而是展现了一种可能性:在“卷”与“不卷”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通过扎实的本科教育、精准的院校支持和学生的自主努力,即便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也能走出一条从容的“上岸”之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