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近年来,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日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田辉牵头发布《山东省VATS/RATS肺癌围术期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5版》,为推动山东肺癌围术期诊疗水平迈向同质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田辉院长指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肺癌作为一种常见、高发的癌症,其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水平直接关系患者预后和生存状况。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肺癌的诊疗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山东省内肺癌围术期诊疗水平依然存在区域差异,规范化、同质化诊疗需求迫切。
当前,国家层面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工作持续完善,为肺癌诊疗质控评估提供了依据。在此背景下,田辉院长牵头,根据最新证据和指南共识,结合山东诊疗特色,参考卫健委及国考相关质控指标,从肺癌患者诊疗路径出发,制定了山东省胸腔镜肺癌围术期质量控制指标,涵盖围术期诊疗流程、管理与随访及诊断与评估、手术、综合治疗、管理与随访等质控指标。
《山东省VATS/RATS肺癌围术期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5版》的发布,不仅填补了山东省相关专科质控体系的不足,更推动了全省胸外科诊疗实现路径规范化、操作流程标准化,标志着山东省肺癌微创诊疗体系建设迈入标准化管理新阶段,为精准医疗时代下肺癌外科质量控制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山东方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胸外科在田辉院长的带领下,坚持“外科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机器人化”的诊疗理念,着力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千医微创技术品牌。2024年12月31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肺癌中心也正式启动实体化运行,中心按照“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的原则,打破原有的医学学科和诊疗科目壁垒,打造优势学科为主体、相关学科共同参与的“1+N”学科群模式,建设成为肺癌相关重大疾病诊疗领域的一流专病中心。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胸外科(肺癌方向)、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胸部肿瘤数字诊疗精品特色专科的建设单位,科室在肺癌的精准诊断与治疗领域深耕细作,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成立省内首个“肺癌中心”;依托智能外科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胸部肿瘤数字诊疗重点实验室,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外科手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外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未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胸外科将深度践行《山东省VATS/RATS肺癌围术期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5版》的落地实施,通过动态评估、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共识标准转化为临床实效,努力推动山东省肺癌诊疗从“技术普及”向“质量跃升”转型,从而改善肺癌整体预后,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