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近年来,闵行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服务到哪里”彰显人文闵行的城市温度。
近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新闻晨报共同推出“文明实践在闵行”专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团队、项目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文明实践在身边、文明实践我参与”的浓厚氛围,助推全区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
闵行区虹桥镇龙柏三村居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开心小屋团队的核心成员聚在一起商量,要给团队创始人鲍美利老师准备一份特别礼物。
“2025年正好是开心小屋成立20年,鲍老师也将迎来90岁寿诞。我们准备做一个视频,把鲍老师在开心小屋的照片集纳到一起,配上龚慧秀老师为她写的歌曲《祝福老师》,作为纪念。”成员们说。
在虹桥镇,“开心小屋”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张亮丽名片。2006年,退休教师鲍美利在自己家中创办了“开心小屋”,每周组织社区老人唱歌、聊天,用音乐凝聚人心,帮助老人们走出孤独,找到生活的乐趣,一晃已有20年。从最初的10平米小屋,到如今覆盖30个点位的志愿服务网络,“开心小屋”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情感的平台,更成为志愿精神的孵化基地。
“开心小屋见证了文明实践阵地的力量,它和鲍老师带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志愿精神的薪火相传。让志愿精神在虹桥镇代代传承,这就是文明实践工作的价值所在。”虹桥镇社区工作者事务所社工负责人金俭说。
走进“开心小屋”,80岁也能学唱歌,还能举办“演唱会”
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普普通通的两室一厅,鲍美利老师的“开心小屋”就诞生在这里。小屋的活动安排在每周四下午,被居民们昵称为“相约星期四”。
客厅钢琴前,鲍美利精神矍铄地弹奏起悠扬的乐曲。十几位老人围坐一圈,一起跟唱,唱得最多的就是团队主题曲《开心小屋》,“开心小屋我的家,走进小屋暖洋洋,心花怒放把歌唱,忧郁情绪全扫光。”
这首歌是鲍美利专门为“开心小屋”创作的。就算愁眉苦脸走进去,也会容光焕发走出来,这就是“开心小屋”的魅力。
“这两年,由于鲍老师年事已高,家里人不放心,把她接去和晚辈同住了。但她和‘开心小屋’成员的约会,一次也没有中断。”龙柏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文明实践站站长周耀说,“有时候,鲍老师会回龙柏三村看看,更多的时候,大家借助网络在‘云端’相聚,跟着鲍老师一起唱歌。”
为了每周四的“云端相聚”,鲍美利甚至学习了全民K歌等多个手机APP的使用方法。她把自己演唱的新歌录在APP里,转发给大家,大家就跟着唱、跟着学。
听着小屋的歌声、笑声,鲍美利乐在其中。她曾是一位小学音乐老师,退休后在老年大学教过声乐,希望大家都能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然而1996年,鲍美利从石库门房子动迁到龙柏三村后,发现新村里的很多老人并不快乐。她说:“老人的居住条件是变好了,可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内容,情感无处交流,时间长了,生生活成了‘等吃、等喝、等死’的‘三等公民’。”
“那时候,邻里不打照面,相互都不认识,每天只听见开门关门呯里哐当的声音。”和鲍美利同时期搬来的居民王家宏也有同样的感受。
那一年,鲍美利还查出了肠癌。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时,生性乐观的她决定尽快发挥余热,找到新的价值,帮助周围的老人开心起来。
得到老伴的支持后,她把两居室里较大的一间房腾出来,和客厅连通,布置成有钢琴的活动室。小屋活动不收分文,但来的人都得学唱歌,还要表演。如果有人羞于开口,鲍美利就会开导对方,“80岁都能从头开始学,我教你。”
走进“开心小屋”前,很多老人就没想过自己还能登台唱歌。而在“开心小屋”,鲍美利为每位“学成”的老人安排了“演唱会”。有位退休教授自诩“公鸭嗓”,没想到一连办了3场“个人演唱会”——首场演唱会在她80岁那年举行。
对于老人们来说,举办演唱会的日子也成了盛大的节日。“演唱会”当天,鲍美利会要求大家换上最漂亮的衣服,最好是每唱一首歌换一件衣服,因为“年纪再大,也要潇洒,也要风光”。她把家里的卧室作为后台和更衣室,而她本人身兼指导老师、总策划、舞台监督、钢琴伴奏、服装师……每次活动留下的照片、CD,都被鲍美利收藏在“开心小屋”,成为珍贵档案。
在“开心小屋”,鲍美利不仅教老人唱歌,还教老人弹琴,但都分文不取。作为“开心小屋”的发起人,鲍美利点燃了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也获得了“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20年孵化出30个团队,“开心小屋”让志愿精神代代传承
20年来,“开心小屋”承载着鲍美利对生活的爱与投入,从一株树苗渐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小区的氛围,让志愿精神在社区接力传承。
小区文明实践站里有一幅树状图,鲍美利的“开心小屋”是主干上结出的第一颗果实。随着树枝和分支越来越多,果实也越来越密集,相继诞生了“哆来咪小屋”“排忧解难小屋”“面塑小屋”“阳光小屋”……
“它们都是在‘开心小屋’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其中14个小屋扎根在龙柏三村居民区,固定成员共有200多人,还有16个小屋遍布全镇乃至全区,活跃在各自的社区里。比如,鲍老师的家人生病住院时,‘快乐病房’也在其所住的医院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开心小屋”团队骨干的王家宏介绍。
为了方便更多的小屋开展活动,实践站主动提供了活动场地,居委办公室的墙上也挂出了活动排片表。每个小屋什么时候在哪里活动,一目了然。小屋的屋主姓名、联系电话也都公布在站里,方便居民按需联系。
实践站里还陈列了各个小屋的荣誉证书、活动成果,墙角架子上的面塑作品煞是可爱。“都是面塑小屋的屋主金梅珍带大家做的。鲍老师很注重发掘开心小屋成员的特长,看到金梅珍擅长面塑,就鼓励她担任面塑小屋的负责人。”王家宏说,自从金梅珍带着大家在活动中玩到了一起,她对小区的日常事务也更关心、更支持了。“孵化出来的小屋不仅仅凝聚了社区团队,也在居民和小区之间加深了情感的链接。”
如今的鲍美利已届鲐背之年,王家宏、王明珉、倪美芳、陈荣珠4位居民党员便以“开心小屋”核心成员身份,在鲍美利的带领下统筹管理所有小屋,同时在各自的小屋担当主力。在陈荣珠负责的虹韵合唱队,王家宏是主力成员,他还动员声乐专业毕业的夫人来当合唱队指挥。王明珉是欣悦舞蹈队的骨干,欣悦舞蹈队和虹韵合唱队都是社区演出的“文艺担当”。倪美芳是排忧解难小屋屋主,居民有烦心事或者需要帮助,她都会主动关心。
每周,核心成员定期交流各个小屋的情况,也将成员们的变化看在眼里。他们说:“就拿为鲍老师写歌的龚慧秀老师来说,她和鲍老师年纪相仿,晚年受鲍老师影响自学了钢琴,当过哆来咪小屋的负责人,现在仍是哆来咪小屋一员。据说,她有一次病重,仍然惦记着哆来咪小屋的活动。后来,她康复了,还为鲍老师写了歌。这次筹备‘开心小屋’20年纪念活动,她也在出谋划策。”
“鲍老师有个宗旨,对国家要有公德,对家庭要有美德,对自己要有品德。这既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位‘开心小屋’成员的要求。”金俭表示,正是“开心小屋”团队的孵化,让文明实践服务从龙柏三村延伸到虹桥镇乃至全区,彰显了人文闵行的城市温度。为了纪念“开心小屋”成立20年,虹桥镇计划在龙柏三村进行墙面改造,展示小屋的发展历程与感人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与志愿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