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里,一辆满载爱心的“大篷车”驶入延吉七村玫瑰园……延吉新村街道“延老吉”志愿服务大篷车,在居民的期待中如约而至,为老年朋友带来口腔义诊、认知筛查、助餐咨询等十余项便民服务。温馨、热闹的幸福养老场景背后,是一场持续十余年的爱心接力。
银发服务“开进”家门口
服务礼包暖意浓
当天上午9点,活动现场已是一派热闹景象。眼科医院的摊位前,72岁的张阿姨正接受眼底筛查,“以前查眼睛要跑医院,现在遛个弯就能检查,医生还教我怎么预防白内障。”在她身后,口腔义诊台前也围满了咨询假牙护理的老人,医护人员正拿着牙齿模型耐心讲解。
在公益理发摊位,志愿者手中的剪刀来回翻飞。一位86岁的独居老人开心不已,“剪得精神伐?”老人对着镜子左右端详,“志愿者手艺好,我们走下楼就能理发,真方便!”
活动现场的“居家养老政策咨询区”,同样人气高涨。负责家庭照护床位申报的社工耐心地解释政策,“今天有十余户家庭登记了适老化改造需求,还很多老人预约了辅具租赁。”正用助听器体验设备的王阿婆感慨,“原来有这么多养老政策,阿拉屋里厢也能变‘养老院’了。”
十年车轮丈量初心
志愿星光点亮社区
从2014年第一辆“大篷车”驶出,这场爱心长跑已持续十余年。最初,“大篷车”只有零星几个服务摊位。如今,“车上”已汇聚医疗机构、养老院、社会组织等23家单位,服务范围也从社区里扩展到4个睦邻片区,融入覆盖全街道的“15分钟养老生活圈”。
“我们像绣花一样编织服务网络。”街道社区服务办工作人员指着服务地图介绍,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老人需求,花式推出每月服务菜单。
十年的坚守,培育出丰硕成果。延吉志愿服务经验和模式被写入《上海市“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建设研究》;“志愿者大篷车”服务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被市文明办评为制度创新示范中心、服务创优示范中心;延吉新村街道五度入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上海推选名单。
这辆穿梭十年的“大篷车”,正载着整个社区驶向“老有颐养”的幸福未来。“我们要让养老服务的车轮永远向前,把社区变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延吉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朱晓雯说。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