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速老龄化的趋势给抗衰老产业前景释放巨大潜能。考虑到《国际疾病分类(2018)》提出的“衰老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已逐渐成为共识,医药领域由此承接了抗衰品类的海量需求。
但在产业实际运营中,上游研发端的抗衰老相关研究有进展无突破。中游制造环节,仍缺乏国际公认安全有效抗衰老药物,国内抗衰品类市场常也处于无标准方式、无头部产品、无统一认知的“三无”状态。至于渠道端的零售药店,亦遭遇门店客流下滑、销量增长瓶颈、药品利润下滑的冲击。破局“健康老龄化”成为医药产业的核心课题。
作为中国创新中药引领者的以岭药业,希望借对八子补肾胶囊的研究,探讨中医药抗衰老生物学机制,揭示衰老核心病机,开辟中医药抗衰老干预老年病新途径。
老龄化加剧,业界共议抗衰老科学机制
“预计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0亿,占比22%,是现在的两倍。65岁以上人口将是5岁以下儿童数量的两倍多。”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当前世界快速老龄化的大趋势。而中国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亿,约占人口比重26.9%。
同期,全球人均预期寿命从60年前的54岁延长到73岁,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也由44岁延长到77岁。可处于中等和不良健康状况的时间占寿命的比例却没有变化,全人类50%的预期寿命处于不良和中等健康状况。
“第一次长寿革命即将完成,因为婴儿/中年死亡率的改善意味着大多数人可以预期活到老年。第二次长寿革命则需要通过抗衰老等不同方式,确保不仅活得更长,且更健康、富有成效。”在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上,相关专家如此表示。
河北省络学创新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
“衰老是各种分子和细胞损伤随时间逐步积累的结果,是不可抗拒的生理过程,也因逐渐发生病理变化促生疾病。而过早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严重影响寿命与健康。”河北省络学创新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谈到,目前学界认定293种疾病种有92种与增龄有关。“最主要的是心脏病、中风、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慢阻肺、慢性肾病和癌症,引发的50%死亡率归因于衰老相关疾病。”
谈及当前抗衰老研究存在的阶段性问题,贾振华教授介绍,以骨骼衰老为例,这是一个复杂过程,受到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多重因素影响。此外,目前缺乏统一的衡量衰老程度的标准,不同研究使用的结局指标不同。抗衰老研究需长期随访和大样本量,导致研究成本较高、实施过程中干扰因素较多。
另外,抗衰老研究也面临各类伦理和社会质疑。“延长寿命是否加剧老龄化,并加剧对资源、环境的负担?若抗衰老技术只能被富裕阶层获得,是否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纵观目前的抗衰老干预方式,生活方式中包含了运动、饮食干预、减肥等选项。地中海饮食、橄榄油、坚果、生酮饮食都是社交平台的热门搜索词。
药物干预类别中,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教授介绍,具有潜力的抗衰药物主要包括NAD+补充剂,研究发现烟酰胺核苷(NR)和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可延缓模型动物衰老;二甲双胍、阿卡波糖通过激活AMPK、调节mTOR/IGF-1通路、减少ROS产生。衰老细胞清除策略——靶向清除衰老细胞或阻断其分泌表型(SASP)是新兴研究方向。
中国工程院朱立国院士
“前沿技术如CRISPR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筛选(卷积神经网络)、系统生物学(表观遗传时钟)为抗衰研究提供新工具,有助于发现新的抗衰老靶点和药物。”朱立国院士分析道。
而考虑到整体与多系统衰老同步发生,肌肉、皮肤、骨骼、视网膜、肠道、胸腺、卵巢、大脑都不能避免。针对整体与多系统衰老机制的研究,是抗衰药物研发的基础。
“中医延缓衰老的核心法则是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协调的状态,即脏腑的协调、形神的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朱立国院士认为,从干预手段看,中药(如补肾填精方剂)、针灸、导引等多元疗法,在“治未病”三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具有丰富经验。骨骼衰老防治领域,基于"肾主骨""肝主筋"理论,强调补肾填精、调和气血为核心。
天津中医药大学边育红教授也在分享《复方中药通过调节干细胞抑制骨衰老和改善皮肤老化的机制研究》学术报告时介绍,许多老人希望通过补钙缓解骨质疏松,其实远远不够。中医认为,肾主骨,肾精充足,才能更好地吸收血液中的钙沉积到骨骼;另一方面,肾精亏虚会导致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功能受损,尿钙排泄增加,所以补钙同时也要补肾精。
天津中医药大学边育红教授
“肾为先天之本,贯穿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各个环节里。随着年龄增长,肾精逐渐被消耗,导致身体机能衰退。可很多人一提到补肾就认为是壮阳助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边育红教授提醒,中医的补肾精更多是强调在整体的基础上调节机能状态,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让机体达到平衡的状态来延缓疾病的发生。
以临床循证研究为基,八子补肾为健康老龄化提供中医药方案
找到衰老的成因,药物干预机制是否奏效也需要具体的循证参照。
贾振华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8家临床中心开展了“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入选符合中医肾精亏虚证且相关症状评分符合要求的受试者,通过肾精亏虚核心症状量表、相关衰弱评估量表等指标,全面客观评价八子补肾胶囊在抗衰老方面的临床价值。研究证实,八子补肾胶囊能够显著改善衰老人群的衰老症状,改善躯体、心理衰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老年运动能力和耐力,显示出中医药在抗衰老领域的独特优势。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衰老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边育红教授指出,八子补肾胶囊能够改善成骨蛋白和衰老相关蛋白含量,改善B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的不平衡,从而改善SAMP6(快速老化模型)小鼠的骨密度、骨矿含量,以及骨小梁的形态与结构,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同样,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证实,八子补肾能显著升高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从而改善骨材料构成。与衰老组相比,八子补肾组小鼠骨骼的极限载荷升高约30%,说明八子补肾可以改善骨骼强度。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上发表,八子补肾也被《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列为推荐药物。
衰老是慢性肺纤维化的突出危险因素。倪春辉教授指出,衰老的特征表现为细胞周期停滞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的激活。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中,衰老标志物p16和p21的表达显著升高,衰老细胞通过分泌炎性因子和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加速纤维化进程。
其以八子补肾进行抗衰老与抗纤维化作用研究中发现,矽尘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中,八子补肾显著降低肺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如H₂O₂),减少胶原沉积和衰老标志物(p21、α-SMA)表达,改善病理损伤。
皮肤抗衰的功效期待已在化妆品产业广泛接受,但美容并不完全等于抗衰。“皮肤衰老往往表现为皱纹、松弛、色斑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是胶原蛋白流失,这一过程由内源性(如胶原蛋白合成不足、加速降解等)和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线诱导的光老化)共同驱动。”边育红教授谈到,表皮干细胞的生物标志物COL17A1蛋白在皮肤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小鼠COL17A1基因缺陷会导致皮肤萎缩,同时表皮干细胞群损失。
其在大会上展示的实验结果显示,八子补肾可以通过改善皮肤组织的氧化应激、凋亡、自噬,以及干预表皮干细胞,来协调皮肤稳态,明显干预实验动物的皮肤真皮层厚度、胶原纤维含量,使皮肤衰老、皮毛脱落等问题进一步得到改善。
此前,在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组织的“气络学说指导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研究专家论证会”上,专家论证意见指出:基于气络学说的精气神理论,形成抗衰老研究的新思路;研制了专利中药八子补肾胶囊,具有补肾填精、燮理阴阳、温扶元气、充养形神的抗衰老功效,有望成为中医药抗衰老的代表中成药。
“治未病、调根本、促平衡”,中医药应对衰老相关疾病,实现“健康老龄化”大有可为。
林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