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说在前

开头提个醒,明天中午11点就是我们「NB实验室」全新版本首播!我们这次开团的规格是支持终身有效的,价格比官网便宜太多了!让做实验像做游戏一样轻松有趣,从学龄前到高中都能让孩子随时随地做实验,理科学习不再受限。

还没拥有NB实验室的姐妹,千万别忘记来直播间拍了!

▌预约即可参与抽小蚂蚁可伸缩触控笔

▌每整点抽下单锦鲤送200元奖学金的福利

回顾:


前阵子,一位好友焦虑地问我:

“听说现在小升初都有 MK密考, 可我家孩子不是学奥数的料啊, 这可怎么办?”

我当时拍了拍她的肩膀,心里五味杂陈——这种疑惑我听到太多次了。
几年前,我也有过同样的纠结:听说奥数只合适5%的孩子,孩子要不要学奥数?
不学吧,又担心错过发展机会;学吧,又怕浪费时间还打击自信。

作为一位刚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我终于可以跟你分享我的所见所闻。

MK密考是什么?

“普通孩子要不要学奥数”?

如何判断孩子适合怎样的数学进阶?

家长该如何陪伴孩子做好升学准备?

希望我的经历和观点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也给你在孩子小升初这条路上,辟个谣,少走些弯路。

一、MK密考是什么?

第一次听到“MK”,我是一脸懵。

MK是“密考”的拼音缩写,有的地区也叫“点招(DZ)”“点考”。这是近几年小升初圈子里很热门的词。

MK密考就是部分重点中学暗中组织的小升初选拔考试。

因为政策不允许公开招生考试,有些学校只能私下进行,消息只在小范围家长圈传播,考试时间和地点高度保密,通常要到考前一天深夜才临时通知


▲某MK,图源网

MK密考就像一场地下行动,家长们为打探消息绞尽脑汁,生怕因为信息差错过机会。

每年都有家长因为不知道某校的MK,结果孩子错过了进入心仪名校的机会,事后懊悔不已。

二、MK到底考些什么呢?

和奥数有什么区别?

根据我的了解,MK数学往往是重头戏,且难度高于小学日常数学,相当于“奥数”的水平。

很多学校的MK考题以浅奥题型为主,也就是比较基础的奥数思维题。

例如计算能力、应用题、行程问题(路程速度那类经典应用题)都是常考内容。


这类题目比课本习题更灵活,需要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但又没有奥数竞赛题那么难。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MK密考不是正式竞赛,而是一种升学选拔考试

它和我们平时说的“奥数”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奥数是一个知识体系,学习难度从浅入深分为:浅奥和深奥。作为长期思维能力培养的奥数,也是MK的重要“题库”来源之一。

MK密考更像是为了升学服务的综合测试,可能涵盖语文、英语、数学多科,其中数学部分大量借鉴奥数题型。

也就是说,提前学过奥数的孩子考试时就不至于慌乱,反之则可能无从下手。

三、“普通孩子不学奥数”

是个误区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奥数太难了,只有特别聪明的孩子才学得来,普通孩子没必要学奥数”


▲ 比如这样的留言

这个观点初看是有些道理的,毕竟有些奥数竞赛题连成人都觉得烧脑,要是让普通小学生去钻研,岂不是强人所难?

然而,这几年亲身经历下来,我的看法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少,“普通孩子不学奥数”是个以讹传讹的误区。


首先,“学奥数”并不等于去拿奥赛金牌,更不是要把孩子送进竞赛集训营魔鬼训练。

我所理解的“学奥数”,是指学习数学思维、拓展课本之外的解题能力, 而这个过程完全可以根据孩子情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其次,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能力并非天生固定。

如果我们过早给孩子贴上“普通人不行”的标签,反而可能错过培养思维能力的黄金期。

当然,我不是主张每个孩子都去死磕奥数难题,而是想说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潜力

奥数并非洪水猛兽,它的难度是分层的,基础的数学思维训练大部分孩子都学得会,只要方法得当。

关键在于培养兴趣和信心,只要孩子从解决难题中体会到了成就感,他就有动力继续钻研下去。

像我朋友的孩子数学原本很普通,一开始也对奥数敬而远之; 四年级下,他开始上一些数学思维拓展课;起初非常吃力,一度想放弃,但在老师引导下他逐渐找到了解题的乐趣和自信; 之后校内数学成绩大幅提升,六年级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希望杯初赛并获得了二等奖;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他收获了勇气和更强的思维能力。

所以,当有人跟你说“普娃不适合学奥数”时,别被这句话吓退步。

奥数的本质是训练思维,普通孩子通过后天努力,一样可以拥有不普通的思维能力。

与其武断地下结论,不如给孩子一个循序渐进尝试的机会。


当然前提是根据孩子的程度选择适当难度,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拿奥赛压轴题去“虐”孩子。

四、如何判断孩子

适合学“浅奥”?

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尝试奥数思维训练,也就是早点接触浅奥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要去冲刺竞赛。

家长需要结合孩子情况判断何时、以何种程度介入奥数学习。(这里说的“浅奥”主要指难度适中的数学拓展,而非竞赛冲刺。)

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看兴趣和性格

观察孩子对有挑战的题目的反应。如果遇到稍难的题目他反而好奇钻研,说明可以尝试奥数之路;如果一遇难题就烦躁放弃,那可能需要先夯实基础、培养耐心,再逐步引入奥数。

对于注意力暂时不够集中的孩子,可以先通过数学游戏、趣味谜题来锻炼思维,等专注力提升后再增加难度。


如果拿不准孩子能否接受难题,可以先陪他做一两道有挑战的题,看看他的反应,再决定要不要深入。

另外,我们这个月会继续组织数学打卡,带孩子去尝试做1-6年级希望杯的往期真题,还有附带的视频讲解,并邀请数学金牌教练老师给大家做专享的讲座——比如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如何提高孩子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进群来互通有无,一起抱团取暖、拿下数学。

▲扫码添加小助手▲

▌看校内成绩

校内数学成绩是基本参考。

如果孩子在学校数学经常考不及格,概念都没弄清,那应该先把基础打牢,再考虑奥数训练

反之,如果他校内经常考85分以上,课本内容掌握得不错,那么课外可以加入一些奥数题拓展,以“以难促思”

总之,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是动态发展的。今天不喜欢不代表以后也不行。我们更重要的是创造机会让孩子接触、引导,而不是过早给出绝对的结论。

五、不同成绩段孩子

数学学习如何规划?

聊到数学学习规划,很多家长会问:“我家孩子成绩XX分,该怎样平衡校内数学和奥数呢?”

这里我结合我给孩子上的派培优数学课程逻辑,说说不同成绩段孩子数学的学习布局:

校内成绩拖后腿(<70分):首先培养兴趣,积累知识,优先选择数学思维课、思维拓展类课程,帮助孩子找到根源问题。

校内中等(70~85分):巩固基础,培养习惯。可以接触浅奥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分水岭阶段,如果没有夯实好基础,就容易掉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如果能将短板一一克服,后面的学习就会顺利很多。

校内良好(85~95分):课内知识过关,但遇到灵活题时经验不足,这个时候系统的浅奥学习是必须要有的,奥数思维训练对孩子的理科基础、综合解题能力都很有帮助。

校内优秀(95~100分):需要较多挑战来激发潜力,这个阶段不仅要学浅奥,也要考虑往奥数难度拓展

能力拔尖(长期稳定100分):在学校已经“吃不饱”了,需要更多主流竞赛来为后续规划做准备。

一句话总结便是:大部分孩子通过好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数学思维培养,都可以达到浅奥思维的要求。


如果你不清楚孩子的校内外数学水平是否一致,我们也准备了一份数学水平测试,可以精准测出孩子现阶段的水平是属于处校内、还是校外拓展,亦或已经够到了浅奥的门槛,或者有竞赛的潜力。

可以直接带孩子去测一测,这样子的结果会更客观、公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在好的数学机构比如派培优里,孩子的数学水平是动态跟踪的,通过一年4次的测评螺旋上升,也就是说,不管孩子的起点是哪里,只要开始了学习,就可以在浅奥体系里螺旋上升。

像我家哥哥弟弟,都经历过从A+往S,再从S到S+班型的进步,这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也是很良性的学业规划。


六、家长如何陪孩子迎接小升初?

我始终认为,成长的过程,孩子必定是主角,但在小升初这场“战役”中,家长的引导和支持也至关重要。

以我的经验,家长要特别注意三点:弥补信息差树立选择意识注重长期积累

弥补信息差

前面提到MK密考的信息获取之难,我深有体会。哥哥上六年级后,我也有关注家长群和官方公众号,不漏掉重要学校的活动通知。

现在升学渠道多样,摇号政策每年也都有些变动,家长一定要及时掌握。


家长也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要被不实传言带节奏。

信息就是机会,谁掌握了一手资讯,谁就多一份主动权。

▌树立选择意识:升学路上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寻找最适合孩子的路径

公办、民办、对口直升、自主招生等等,每条路都有优秀学校,关键要结合孩子特点和家庭情况选择。

升学规划也别孤注一掷,要准备好 Plan A、Plan B 甚至 Plan C。

奥数实力强的孩子,适合主攻自招;

综合素质好但无竞赛特长的则可考虑对口直升或民办

摇号升学,多多关注集团内点招和初中分班测。

早点和孩子一起列出几所目标校的优劣,甚至在校园开放日带他去校园走走,听听他的想法。

让孩子参与选择,他会更有主人翁意识,一旦确定目标也更有动力去努力。

打铁还需自身强,对于奥数的学习来说,越早开始,后面带给孩子的机会越大。

注重长期积累: 升学绝非一日之功,小学六年的点滴积累最终都会在小升初集中展现。

这个积累包括学科知识、竞赛经历,更包括心理素质和习惯的养成。

数学学习不可能靠临阵磨枪就突飞猛进,平时的扎实练习和思维拓展缺一不可。它强调厚积薄发,平时看似不起眼的努力,都是在为关键时刻蓄力。


Joshua六年级比较从容,现在校内也都是满分,小初衔接对他来说很轻松。这是因为我们二三年级就开始拓展数学,四五年级参加了几次比赛涨了见识,到了关键时刻他已经很有底气。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长远的学习计划,厚积而薄发,在升学季一定会有所回报。

愿每个努力的孩子都“不普通”。

我家两个孩子都学奥数,也是从浅奥开始,扎实推进的。

我觉得奥数的意义不在于一张入场券,更重要的是它真的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系统的奥数学习训练了大脑、学会了多角度思考,这种思维能力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回头看,我很庆幸当初没有因为“普通孩子不学奥数”的偏见而让孩子止步,而是积极筛选机构、寻找好老师,给孩子找好的学习体系和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事实证明,一旦孩子的潜能被激发,他往往能走得比我们想象的更远。

小升初也好,初升高也罢,都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段经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闪光点,我们能做的就是悉心陪伴,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您是否也曾纠结要不要让孩子学奥数?

有什么经验或看法吗?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交流!

End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