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再盲目追求考研,恰恰是他们对人生有了合理规划的体现。曾几何时考研热度居高不下,甚至发展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一个宿舍6个人夸张的时候5个人都在考研,剩下的那个还是已经保研的,从21届到24届的大学毕业生,随便抓来一个问一问,你就会发现: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考上了研究生,但一定大部分人都考过研究生。

而当你问他们考研的目的和规划的时候,十个考研生有八个都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因为他们选择考研根本不是有目的的人生规划,而是盲目的跟风,看着周围同学都考研自己也跟着考研,结果就是多数人考不上,考上了的人毕业后发现:就业环境依旧一塌糊涂,迫于无奈只能继续选择考公或者考编。

这样的热度维持了几年之后,不少大学生也陆续看清了现实:既然早晚都要考公、考编,干嘛先考研呢?我大三下学期直接开始复习考公的课程不就行了?意识到这一点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于是乎大学校园的现状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宿舍已经没人考研了”,女孩曝光大学现状,辅导员道出真实原因

曾经的大学校园是这样的:图书馆、自习室坐满了复习的学生,手里捧着的不是考研数学就是考研英语,暑假一过桌面上全都是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资料,就连上课的时候也有人忽视讲台上的老师,在下面埋头做考研真题。

而现如今,考研热度逐渐褪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放弃盲目跟风考研,转而投入了考公的怀抱,一名家长分享自己侄女所在大学寝室的现状:寝室6个人已经没人考研了,大家都在备考公务员。



就连辅导员也在跟学生们说:女孩子考什么研究生?毕业之后还得考公,本科直接考公,一步到位去上班,不仅稳定光鲜,社会地位也高,关键还能凭借自己公务员岗位的优势找一个好婆家,这才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辅导员的一席话,揭露了大学现状背后的真实原因,既然注定要考公,何必还要浪费两三年的时间去考研和读研呢?当大学生开始思考,读研对于个人发展的性价比时,恰恰说明了大学生已经开始对未来有了初步的规划。



而本科阶段直接考公也有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公务员招考岗位之中,有一部分岗位是只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的,这对于应届生来说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学生们所就读的专业岗位比较多的话,趁着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考公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考研还值得吗?两种情况帮助大家分析当下考研局势中的利与弊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考研还有意义吗?其实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对于个人成长和人生规划都意义非凡,但关键是同学们要看清,自己考研究竟是为了什么?笔者为大家假设以下两种情况,以便大家分析自己考研选择的性价比。



第一种情况:你想考公,但你的专业不太好,在理想就业地区没有合适的岗位,但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考上公务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通过跨专业考研的方式,增加研究生毕业后考公的优势。

第二种情况:你没有强烈的意愿非要考公,且你的专业就业前景也不错,但当下无论是央国企还是互联网大厂,对于该专业的人才标准在不断提高,本科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就可以选择考研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到研究生毕业后,无论是就业还是考公,都有两手准备可以选择。



这两种情况虽然是两种比较极端的例子,但也是不少大学生面对考研和考公这两个选择时比较常见的处境,前者如果你的目标明确,就是想换个专业考公的话,那么院校的选择就没必要盲目追求名校,选择普通本科不仅能增加自己上岸的概率,而且也不影响后续报考公务员。

后者这种情况,笔者更推荐同学们冲刺名校,如果你的本科是211,读研首选选择有选调生名额的985院校,其次考虑本校,这样的选择不仅可以给就业和考公都留有余地,而且更有利于后续的发展,后者这种情况的考生,切记不要一时糊涂选择逆向考研,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