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在陕北地区神木高家堡石峁遗址发掘出了巨大的城墙、城门、哨所,以及多处人牲祭祀坑。显然,这个古文化曾经以战争和杀戮闻名。不仅如此,考古学家在陶寺遗址发现,晚期陶寺文化曾遭到大规模破坏,而且出土了大量来自石峁的陶器,还有大规模的石制武器加工产业。陶寺考古发掘队队长何努先生认为,把这些线索联系起来,很可能意味着崇尚暴力的石峁文化征服了擅长天文和农耕科技的陶寺文化,并把这里变成了一个专门生产武器的殖民地。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石峁文化位于黄河和毛乌素地区的交界处,也就是农耕和草原的交界处。石峁文化的经济生活一半农耕,一半畜牧,当地人的食物植物占比较小,肉类占比较大。而且,他们的石雕风格也与南西伯利亚和新疆的游牧民族接近。换句话说,他们可能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草原游牧文化。在欧亚大陆核心地带,有一条西起乌克兰东部,东到辽宁北部的巨大草原带。这条草原西部的颜那亚人最早驯化了马匹,发明了车轮,他们也成为最早、战斗力最强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能够在草原上驰骋,农耕民族却做不到,这个草原带就成为游牧战士们征服周边农耕文化的走廊。颜那亚人征服多瑙河、秦汉时期匈奴的南侵、匈人入侵欧洲、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乃至后来的蒙元征服和帖木儿征服,都可以说是这个关系的一部分,其实陶寺与石峁的关系也不例外。

所以,当我们一方面发掘出,陶寺文化辉煌天文成就定义了何为“中国”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忘记,陶寺文化的衰落也暗示了“中国”所必须面对的一种命运。这片大陆上不只有我们。尽管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可以发展出高度繁荣先进的科技文明,但它也可能因为外部的征服,在一瞬间毁于一旦。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一无所知,我们所熟悉的中国,正是被世界的各种力量塑造而成今天的。面对世界,是我们的必然命运。中国与北方草原的这样一种互动关系,在特定时期有可能成为双方的一种诅咒。比如,中国为什么在两千年前就会发展出相当成熟的中央集权制度?其实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就是战时制度。先秦时代的诸侯国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正是因为应对战争的需求。“县”这个字其实来自“悬”,悬置的悬,你一个国家新征服的土地,还掌握在军事最高长官也就是君主的手中,没有分封给底下的贵族,悬在那里,你要派一个军官去那里进行管理,编户齐民,准备随时作战,这就是县的起源。正是因为有这种全民动员制度,才能抗衡强大的游牧民族入侵。



但是反过来,中国的这种制度也会反过来传播到其他周边民族那里,成为当地人对抗中国朝代的制度工具。比如,我们都知道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文帝把公主嫁到匈奴,要求一个叫中行说的宦官陪嫁过去。这个中行说不想去,但是被强逼过去,于是他就发誓会成为大汉最害怕的敌人。他到了匈奴之后,把中国编户齐民和财政统计的技术和制度教会了匈奴人,结果大大加强了匈奴国家的集权与军事化程度。用这样一个视角来看,匈奴和大汉其实就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活塞运动”关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消彼长、互为镜鉴。比如中行说投奔过去后,文景两朝,都是匈奴压制汉朝;而武帝大搞军事建设,又反过来压制了匈奴,但这也大大消耗了西汉的国力,导致西汉末的内乱、王莽篡汉和东汉复兴。匈奴和西汉都衰落后,西域的羌人崛起,成为东汉面临的主要外部敌人。而东汉派去征服羌人的将领,又在西域演化为军阀,也就是所谓的“凉州三明”(张奂、皇甫规和段颎)。而他们的部属则有董卓、马腾和韩遂,他们最终撕裂了东汉的天下。而当东汉灭亡之后,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刘氏部落竟然想要光复汉朝。他们的祖先是汉朝远嫁匈奴的公主,因为按照匈奴传承母系姓氏的习俗,他们自认为是汉与匈奴的共同后裔,帮助大汉光复天下是他们的义务。这便是十六国时期第一个汉赵政权建立者刘渊的背景。刘渊趁西晋八王之乱起兵时,把他的祖先追溯到刘邦,说我高祖刘邦开创大业,光武帝刘秀恢复基业,昭烈帝刘备和后帝刘禅壮志未酬,未能以血补天,遂令司马氏窃夺天下。现在天意让司马氏兄弟残杀,这正是我匈奴刘氏恢复大汉天下的绝佳时机。所以你看,中原跟草原的这个互动关系是不是塑造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当然,这个互动关系不仅有王朝政治的延续,也有民间经济的互动。在特定时期,它甚至也是中华盛世的先决条件。比如书中还有个故事,就讲了中亚商业民族粟特人和大唐盛世之间的关系。这其实涉及一些经济学知识:为什么中国古代对外的商路叫“丝绸之路”?因为丝绸之所以受欢迎,不光因为它是优秀的奢侈品,还因为在普遍使用贵金属做货币的年代,丝绸因为重量轻、价值高、易于分割,而成为大家都欢迎的货币,它在古代史上的真实地位其实相当于“纸币”。这其实是唐王朝经营西域的经济基础。因为西域离中原太远,你把金银铜币运过去成本太高,不利于维系统治。

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传统,士农工商,商人是末位。但你要把丝绸当货币,商人如果不接受的话,你怎么花得出去呢?如果唐军把丝绸带到西域,但是做不了军饷,唐军怎么能在遥远的西域立足呢?这里其实就有一个活跃于中亚的商业民族粟特人扮演了关键角色。粟特人被誉为中亚的犹太人,他们为做生意,远到长安寻找丝绸,他们是西域丝绸之路上的真正大商人,罗斯柴尔德家族。正因为他们跟唐朝的密切关系,唐军才能在西域密切立足,大唐边疆才能远达今天的塔吉克斯坦。所以你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粟特人,就没有大唐盛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