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朋友们分享在民国轰动一时的才女状告军界高官的杀夫案。
案件当年之所以轰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当事双方都是当时的名人,原告是大名鼎鼎的民国才女张默君。
张默君
说到民国才女,很多人想到的是林徽因、张爱玲、萧红等这些人,因为她们留下的文学作品很有名,但事实上,张默君比这些人成名更早,当时名气也更大,有两点,第一,张默君从小到大学业都极其优秀,属于典型的学霸,人送绰号民国最强大脑,最著名的是她8岁的时候就写出《天足吟》一文,反对女子缠足,倡导女子接受教育是名动一时,第二,更是民国其他才女难以相比的,就是张默君和她父亲一起劝说程德全参加革命。
所以,张默君不仅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她还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到了后来,她状告国民党军界高官时,张默君自己已经当上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社会地位非常高。
再说被告,时任国民党陆军中将第49军的军长,刘多荃。这位将军当时非常有名不是因为他的军职,而是著名的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捉拿蒋介石以逼蒋抗日,而当时负责捉蒋行动的总指挥就是刘多荃。
刘多荃
案件轰动的第二个原因可能大家都想不到,张默君在告状时居然找了人散发大量的传单,试图通过引发社会关注的方式,来逼迫民国政府还她丈夫一个公道。当时的张默君已经是高官了,为什么她要通过这种方式去为丈夫伸冤呢?难道是丈夫身份有问题?
张默君丈夫的身份大家可能更加惊奇,就是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代理中央宣传部长邵元冲。
邵元冲
不敢置信吧,邵元冲是国民党的顶级高官,这样的人物被害,妻子张默君竟然被逼使出发传单的方式来为丈夫讨公道,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而邵元冲被害和刘多荃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说到西安事变了。1936年12月深夜,东北军卫队在营长孙铭九的率领之下,从西安出发,前往临潼华清池实施捉蒋行动,来到华清池后,孙铭九所部和蒋介石的卫队发生了激战,很快,孙铭九他们就攻进了五间厅,这个时候蒋介石只好翻墙逃跑,可是没跑多久,在后边的骊山山洞里面,就被孙铭九拿住了,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但事实上孙铭九这路人马只是西安事变中的一路,当时还有一路人马没有多少人注意过,就是西安事变的行动总指挥刘多荃率领的一批人马,他们去了西京招待所,准备捉拿蒋介石去西安带的一众文员,包括蒋作宾、邵元冲等人,可没想到这过程中出了意外。
面对士兵的突然砸门,邵元冲慌了,赶忙从后窗就跳了出去,还去爬了墙,但被士兵发现了,士兵喊:不许动,再动就开枪了。但邵元冲还在爬,士兵就开了枪,邵元冲中弹后血流不止,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失血过多不治身亡了。他是唯一一个在西安事变中被打死的官员。
得知丈夫丧命,张默君五雷轰顶,她思来想去觉得总得有人应该为她丈夫的死负责,那这人是谁?
几经辗转,张默君终于打听到,指挥西安事变行动的人就是刘多荃,于是她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要求法院给刘多荃判刑。
面对她的诉状,法院根本就没有收,答复是:你状告的刘多荃是现役军人,军人犯法只能由军事法庭来审理。
没办法,张默君只好告到了军事委员会,但她万万没想到军事委员会的答复是:她告错了人。
根据《陆军审判条例》第四十八第三项的规定,以犯罪前之公证证书证明其当不在犯罪处所,也就是说,刘多荃不是亲手打死邵元冲的人。
面对上告无门,张默君并没有就此罢手,她不仅找人大量散发传单,给司法部门施加压力之外,有人认为有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张默君指使的。
1937年4月,东北军105师接受改编,刘多荃就任军长,调到南阳一带驻守,就在5月的一天,刘多荃的军长住所里面突然响起了一声枪响,有人要刺杀刘多荃,刺客是刘多荃的一个卫士班的班长,这个刺客当时没有立即杀他,而是和他谈起了条件。
刺客说:中央有个大员花2000大洋收买我来杀你,事前我只收了一半,如果你刘军长可以再给我1000大洋,我就不杀你了。只是刺客没想到,作为职业军人的刘多荃根本就不吃那一套,当场就和他打起来了,后来刘多荃的副官赶到,一枪就把刺客杀了。至于刺客所说的中央大员是不是张默君呢?因为刺客被打死了,无从查证。
张默君确实非常可怜,丈夫丧命,状告无门,而刘多荃将军也确实是冤枉,他也没想到有这样的意外。
不过虽然张默君承受了痛失丈夫的痛苦,最终也没能为丈夫讨回公道,但是她没有忘记民族大义。她在各地积极宣传抗战活动,参加各种义卖活动,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1965年1月30号,在邵元冲离世29年后,张默君在台北因病去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