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类的胃病太常见了,为了引起重视,2006年的4月9日,被国际自然医学和养生工程研究会、世界健康管理联盟定为第一个"国际护胃日"。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胃病情况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并且正在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胃病的发病趋势日益呈现年轻化,中年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常见病症有慢性胃炎、急性胃炎、胃溃疡等,其中胃癌最为致命。胃癌是全球第五大癌症。
中国胃癌发病率占全球42%(WHO 2023)。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是胃癌1类致癌原。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90%,晚期仅20%。
2025年4月9日是第20个国际护胃日(又称国际养胃日)。
国际护胃日通过健康宣传、义诊、科普活动等,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提醒公众关注胃肠健康对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要践行健康习惯。
今年主题为:“胃”爱行动,健康“肠”伴,旨在提醒全球公众关注胃部健康普及胃病防治知识。
胃是人体的一个重要消化器官,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以及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处理。
下面我们简单说一下它的诱因和高危人群以及应该怎么做。
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我们强调过很多次了。又比如病从口入,说的是不良饮食习惯。比如暴饮暴食,比如“不知道什么时候饱”的那种感觉。还有高盐和辛辣饮食,三餐不规律等等都可以损伤胃粘膜。还有就是精神压力,长期焦虑,紧张导致胃酸分泌会失调,这样会引发胃痉挛和溃疡。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患者长期服用某些止疼药或者是抗生素,也很容易损伤胃粘膜和肠粘膜,或者造成菌群失衡。
高危人群就是像我们这种加班的、熬夜的、精神紧张的、爱吃夜宵的、或者是时间来不及吃早餐,中午又大吃一顿的、还有为了谈业务的“烟酒生”、又或者是有些地区特殊的口味,比如那种严刑逼供一样的火锅或者是特别咸特别酸的腌菜和生腌鱼生等。对这类的饮食习惯还是要适当控制的。
所以还是要记住,尽量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要把胃饿太空了,早上尽量吃点东西。工作到晚了的话,宵夜也不要吃太多,不饿就行了。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在上午和下午加点儿东西。有胃病的人士不要空腹食用太酸的食物,以免刺激胃,比如糖葫芦或者是柠檬茶和浓茶之类的。如果比较严重的胃病患者有溃疡的那种,建议少吃油炸食品,因为确实不好消化。
餐后记得稍微活动一下,当然不是剧烈运动,也不要立刻趴下玩手机。然后,对烟酒要拒绝。如果应酬的时候你不会这个技能,你可以用其他的技能去弥补,但是你的器官喝坏了拿钱都买不来。另外,如果某些人犯胃病的时候也可以注意适当的保暖,还有充足的睡眠。在情绪和心理管理上也要注意缓解压力,调节自主神经对胃肠功能的控制。
平时要记得分餐和餐具消毒,降低幽门螺旋杆菌的交叉感染风险。还有说了很多次的避免极端的温度饮食。太烫的这种就不用说了,特别凉特别凉的冷饮也要稍微注意,就是那种冒着白气吃太快会头疼的程度的冰激凌,要适当。
最后就是如果已经有了胃病信号的人,比如说他持续胃疼,反酸,烧心,食欲骤降或者甚至出现黑便等症状的话,那可能就是胃出血了,确实是要赶紧去看看。对40岁以上的、有胃癌的家族史还有那些一下子瘦下来的人或者是排出黑便的人,建议定期去做胃镜。
那么今年的护卫日倡议就是推广公筷,践行7分饱原则,不要暴饮暴食。还要关注功能性胃肠病,比如说肠易激综合征,这很痛苦但是又查不出来太多的器质性问题,所以一定要注意治疗。还有就是有些胃病患者平时过度依赖抑制酸的胃药,这个也会造成其他的一些副作用。所以要谨慎。
我们要记住,通过科学饮食,规律作息,情绪管理和定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胃病的风险,守护您消化系统的健康。记住,永远都是预防在前,祝大家都有美好的“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