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把握糖尿病管理“黄金时间窗”,提前出击延缓肾病进展,让健康防线跑在并发症前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代谢究竟会不会随之改变从而带来相应的风险?传统观点认为,30岁后代谢率逐步下降是肥胖高发的核心诱因,但2021年发表在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却揭示了反常识的结果:代谢率在20-60岁间保持稳定,60岁后才以每年0.7%的速度下降[1]。这提示代谢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并非单纯代谢减速,可能是慢性炎症、相关组织功能障碍等多因素交织的结果。
尽管代谢相关疾病的机制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但明确的是,遵循指南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患病风险。基于此,“医学界”特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赵占胜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潘从清教授、鞍山市中心医院立山院区马聪教授,共同探讨如何在亚临床阶段构建“预测-预防-个体化”的三级防线,真正为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等慢病诊疗筑坝拦洪,实现关口前移。
把握健康主动权
提高认知是关键
代谢网络的复杂性在于多层次的调控机制,以及因果关系不明确。比如,糖分摄入所引发的延迟累积效应可能需要数十年才会表现为肥胖症状[2]。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态平衡使得单纯依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干预模式难以有效应对代谢相关疾病的系统性威胁。
随着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全民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学术界与临床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面对代谢调控网络的复杂特性,采用底线思维,做到未雨绸缪,才能牢牢把握健康的主动权。因此,医学界的疾病诊疗观念也在同步更新,从被动治疗转向更加积极的预防与早期干预策略。
2023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心血管-肾脏-肥胖(CKM)综合征概念,包括由于存在代谢危险因素或/和CKD导致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个体,以及患有可能与代谢或CKD相关的CVD个体。这一概念明确了代谢、肾脏和心脏三者之间的风险事件关系,并根据疾病的分期,给出了这三大系统进展的具体先后顺序,强调了代谢异常在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CKM综合征具体分期如图1所示。
图1 CKM综合征分期 [3]
这一新概念不仅是对传统代谢综合征理念的深化与具体化,还特别突出了CKD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意义。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超过50%的成年人处于CKM 2期[4],糖尿病合并CKD、CVD显著提升了心肾相关死亡风险[5, 6]。因此,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也是CKM综合征治疗的目标(如图2所示)。
图2 CKM治疗目标
明确筛查路径
以行动力落实全程管理
半数以上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糖尿病筛查可使这些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果。202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建议对所有35岁以上成年人进行普遍筛查,无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中对筛查年龄和频率也做出了同样的建议[8]。
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始糖尿病筛查。高危因素包括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
非高危人群:应在 35 岁时进行糖尿病筛查。如果首次筛查结果正常,建议每3年重复筛查一次(如图3所示)。
图3 T2DM常见检查的推荐频率 [8]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和伴发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的评估可明确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和CKD,及时识别亚临床CVD。
依据CKM分期调整策略,防范CKD是延缓CKM的重要环节。2024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临床实践指南建议,一旦诊断糖尿病,就应该开始监测肾功能[如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也就是说,35岁是一个重要节点。从35岁开始,不仅需要筛查糖尿病本身,还应关注其相关并发症,包括CKD和CVD等,T2DM患者应每年筛查1次这些并发症。通过明确筛查路径和优化全程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率,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对于年纪较小的人群,可根据CKM综合征的筛查策略,以21岁为界限调整筛查策略[3] 。这一年龄段的划分有助于更早识别高危个体,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健康,从来不是等来的,
而是守来的!
微量白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预警信号”,UACR是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目前普遍认为,UACR≥30mg/g提示微量白蛋白尿,就应该及时启动早期管理工作,无论eGFR数值如何。
非奈利酮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能够有效降低早期微量白蛋白尿延缓CKD进展,在T2DM合并CKD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肾心双重获益。FIDELIO-DKD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非奈利酮的有效性,尤其是在中国人群中表现出更大的肾脏获益 [9,10] 。
延缓CKD进展:非奈利酮显著降低首次发生肾功能衰竭、eGFR下降超过40%且持续至少4周的风险,以及肾脏相关死亡的复合终点风险达18%。
心血管保护:在亚组分析中,无论患者是否有房颤病史,非奈利酮均能显著降低新发房颤风险29%和新发心衰风险32%。
中国人群优势:在中国亚组研究中,非奈利酮显著降低主要肾脏事件复合终点的风险达41%,显示出与全球整体人群一致且显著的效果。
安全性良好:与安慰剂组相比,非奈利酮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增加。
2025年ADA指南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以及nsMRA列为标准治疗,开启了“金三角”治疗模式,可最大化延缓肾功能下降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适用于标准治疗后蛋白尿未达标、eGFR保留但存在高进展风险的患者。
图4 nsMRA联合SGLT-2i/GLP-1RA
进一步降低CKD进展和全因死亡风险
小结
代谢调控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诊疗观念、充分利用前沿成果,为延缓疾病进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通过明确筛查路径、优化全程管理,并结合创新药物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肾脏健康的主动权,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前出击,用科学手段重塑健康轨迹,让每个年龄,都成为生命质量的守护点!
专家简介
赵占胜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日本金泽医科大学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分会 委员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内分泌学组 副组长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 理事
河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委员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代谢性疾病防治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药学会内分泌代谢药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肥胖症防治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治委员会 常务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骨质疏松防治委员会 常务委员
河北省糖尿病防治协会 常务理事
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学组 成员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河北医药特约审稿专家
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基层医生培训讲师
专家简介
潘从清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常委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 常委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变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疾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天津医师协会男科医师分会 会员
专家简介
马聪教授
鞍山市中心医院立山院区肾内科主任、透析室主任、内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辽宁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
辽宁省肾病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辽宁省养生康复学会肾脏病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委
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专家委员会理事
鞍山市医学会常务理事
鞍山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鞍山市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中关村血液净化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肾脏病及血液净化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理事
参考文献:
[1] PONTZER H, YAMADA Y, SAGAYAMA H, et 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human life course [J]. Science, 2021, 373(6556): 808-12.
[2] ALEXANDER BENTLEY R, RUCK D J, FOUTS H N. U.S. obesity as delayed effect of excess sugar [J]. Econ Hum Biol, 2020, 36(100818.
[3] NDUMELE C E, RANGASWAMI J, CHOW S L, et al. 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Health: A Presidential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 Circulation, 2023, 148(20): 1606-35.
[4] TIAN Z, SOLTANI S, BAUERSACHS J,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the 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US Adults From 1999-2020 - An analysis of the NHANES survey [J]. medRxiv, 2024, 2024.03.04.24303751.
[5] N M. 2023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J]. Eur Heart J, 2023 Aug 25,
[6] UMANATH K, LEWIS J B. Update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Core Curriculum 2018 [J]. Am J Kidney Dis, 2018, 71(6): 884-95.
[7] ADA. 11.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risk manage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J]. Diabetes Care, 2025. 47(Suppl 1)(
[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00):16-139(
[9] BAKRIS G L, AGARWAL R, ANKER S D, et al. Effect of Finerenone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 [J]. N Engl J Med, 2020, 383(23): 2219-29.
[10] SA-PO273. P. Effect of Finerenone on CKD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 A Chinese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FIDELIO-DKD Study [J]. 2022ASN,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