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帅标 通讯员 陈富民
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将“枫桥经验”的精髓与本地实践深度融合,创新打造“1234”治理体系,不仅构建了矛盾化解的“终点站”,也开辟了共建共治的“新起点”,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是湖南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成果缩影。
核心引领 以“最多跑一地”重构治理格局
石鼓区地处衡阳中心城区,老城区人口密集、商居交织的特殊区情,曾让基层治理陷入“九龙治水”的困境。面对群众诉求多元化与治理资源碎片化的矛盾,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关键在于整合资源、重塑流程。2018年,石鼓区探索“五中心合一”模式,将综治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信访维稳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整合为统一平台,构建起“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综合性治理枢纽。
这一改革并非简单的物理整合,而是通过“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化学反应,实现治理效能的几何倍增。群众只需迈进一扇门,便可享受矛盾调解、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全链条服务。数据显示,中心运行后,全区110总警情、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9.12%、30.55%、39.16%,公众安全感民意测评逐年攀升。
改革背后是刀刃向内的决心:打破部门壁垒,重构业务流程,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跟踪回访制度。如今,走进石鼓区综治中心,群众从“多头跑”变为“一次办”,工作人员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攻坚”,基层治理真正实现了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质变。石鼓区三级综治中心已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和便民服务的“始发站”。
双轮驱动 “情理法”融合催生治理新效能
在石鼓区“龙端喜”金牌调解室,墙上“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标语格外醒目。首席调解员龙端喜正用方言与当事人拉家常,这位拥有35年调解经验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总能在家长里短中找准矛盾症结。在石鼓区,品牌调解室与“情理法”工作法共同构成矛盾化解的“双引擎”。
所谓“情理法”融合,就是将法治思维与传统文化智慧相结合,构建“情—理—法”递进式化解机制。在涉法涉诉信访领域,石鼓区建立“三清单”制度:通过诉求清单精准定位问题,责任清单明确化解主体,效果清单跟踪办理成效。同时配套联合接访、多元化解、跟踪回访三项机制,形成“受理—调解—督办—反馈”的完整链条。前不久,石鼓区潇湘街道居民王某凤的直管公房拆迁补偿问题,最终通过“情法交融”达成和解,当事人握着调解员的手说:“你们的用心,让我看到了公平和温度。”
这种治理创新背后,是机制创新的强力支撑。2021年10月18日,石鼓区成立三级社会矛盾纠纷治理化解机构,创新“派驻、轮驻、随驻”模式,整合20余家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资源,打造“五位一体”派驻服务矩阵。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现场办案,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援助,妇联介入家庭纠纷调解,心理咨询机构疏导情绪……多元力量的协同作战,让矛盾化解从“单兵突进”转向“集团作战”,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数据见证治理效能:中心运行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500余起,重大矛盾调解成功率98.6%;2023年11月,“情理法融合”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石鼓区用实践证明:法治的刚性底线与治理的柔性艺术结合,方能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深层治理目标。
三级贯通 织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在青山街道西湖一村社区,一名网格员正在通过手机APP上报巡查情况。这个常住人口近万人的老旧社区,被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构建起“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三级责任体系。依托综治视联网、综治信息平台、“雪亮工程”等智能化平台,社区实现“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线上有互动”的立体化防控网络。
基层治理的根系越深,社会稳定的基础越牢。石鼓区以区级综治中心为“大脑”,镇街中心为“躯干”,村社站点为“末梢”,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三级治理网络。
在7个镇街综治中心,信访接待、网格管理、矛盾调解等功能实现一体化运行;48个村社依托现有阵地,规范设置信访接待、警务服务等功能区,矛盾纠纷实现“就近就地化解”。智能化手段的加持更让治理如虎添翼:综治视联网、信息平台、“雪亮工程”组成“智慧天网”,全区重要路口、重点部位实现全天候视频巡逻。
网格化治理的深化则让“末梢神经”愈发灵敏。全区建立网格居民群202个,覆盖5.3万余人,占常住人口23.3%。网格员化身“移动探头”,居民通过微信群即时反馈问题,大部分邻里纠纷在网格内化解。蒸水社区一处居民楼供水管道突发爆裂,喷射水流瞬间浸透墙体,导致楼下住户墙面大面积洇湿并出现霉斑密布。接报后网格员火速赶赴现场勘察取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协商,最终促成受损方修缮补偿方案的和解协议签署。在网格员的积极斡旋下,这场因房屋渗漏引发的邻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既拓宽了群众参与渠道,又实现了治理重心的真正下移。
成效彰显 四大突破书写平安建设答卷
在石鼓区医疗纠纷调处中心,一面面锦旗见证着“全国平安医院建设先进集体”的荣誉。该中心创新“医调对接”机制,整合卫健、司法、保险等部门资源,实现医疗纠纷“一站式”化解。某患者家属因术后并发症产生纠纷,调处中心组织医学专家、法律顾问、保险理赔员联合调解,7天内达成补偿协议,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
规范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治理效能的释放。石鼓区通过四大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平安建设答卷:矛盾调解突破:累计完成8466户房产证办理,化解重大矛盾纠纷逾千起,区医疗纠纷调处中心获评“全国平安医院先进集体”。维护稳定突破:建立“日会商、周调度、月攻坚”机制,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量实现“双下降”。网格管理突破: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7%,居民参与治理意愿提升35%。法治宣传突破:培育“法律明白人”58名,打造“石鼓政法”宣教品牌,法治文化圈覆盖10万群众。
“基层治理不是‘管住人’,而是‘服务人’。”石鼓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王砺表示,从“五中心合一”到“情理法融合”,从智慧网格到法治文化圈,每一步改革都紧扣群众需求。这种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正是“枫桥经验”在石鼓大地的生动演绎。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石鼓区将持续深化智慧治理体系建设,让“1234”治理密码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基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