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镇,位于吉林省永吉县和磐石市交界处,因取柴河与倒木河在此交汇而得名,是永吉县的南大门。然而,发生在1991年5月9日的一起抢枪杀人案,打破了这个山乡小镇的宁静。
这天中午,永吉县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张光、于会强持刀闯入双河镇法庭助理审判员刘伟家中,将正给女儿做午饭的刘伟残忍杀害,抢走一把“五四”式手枪,内有5发子弹。
杀害法庭民警,抢劫枪支,案情非同小可。接到双河镇派出所的报警电话,永吉县公安局局长郜玉文一声令下,集结全局警力,全力围捕两名抢枪杀人歹徒。随后,案情层层上报至吉林市公安局、吉林省公安厅。
凶杀现场提取到两种血迹,一种是B型,刘伟的血迹;另一种是O型,分析是作案歹徒留下的。
“一定是刘伟与歹徒搏斗时,歹徒也受伤了。”李连森队长分析说。
两名歹徒抢枪后,逃进了附近的大山。
吉林市公安局、永吉县公安局、磐石市公安局、桦甸市公安局,集结了1000余名警力,再加上武警部队的警力,齐聚双河镇,对张光、于会强形成全力围剿之势。
初春的密林,一天比一天浓绿,无形中给搜山抓捕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围捕行动一连持续了9天,大山里,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而两名歹徒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彻底失去了踪迹。
当时,永吉县公安局与吉铁公安处正在开展“陆路联防”,双河镇有一条铁路,是1929年东北沦陷时日本人所建。为防止两名歹徒搭乘火车外逃,李连森队长立即将案情通报给铁路公安部门,“借助铁路公安部门的力量,控制沿线铁路。”
省、市、县各级公安机关联动,一边大范围搜山,一边组织警力,控制了两名歹徒的所有社会关系和落脚点。
那么,这两个人到底去哪了呢?
张光,出生在永吉县黄榆乡石人沟村,自小家境贫寒,上学后,学习非常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宠爱。
由于学业优秀,张光很快入了团,并担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
张光本来虚荣心就很强,父母的宠爱,加上老师的器重,他的虚荣心不断膨胀,骄傲自满、唯我独尊、盛气凌人,甚至听不进反面意见,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
初三第二学期开学后,为了备战中考,学校实行了一项改革,就是所谓的“快慢班”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分到了“快班”,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同学,分到了“慢班”。
张光和于会强自小就在一起学习、玩耍,始终在一个班级,平时形影不离,学习成绩却大相径庭。
张光学习成绩好,被分到了快班,于会强学习成绩差,被分到了慢班。分班后,两人上课不在一个班了,下课或者放学后,仍然黏在一起,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友谊”。
分班后发生的一个意外事件,却让张光的人生天平再一次倾斜了。
原来是班里新来了一个小女生。这位女同学,名叫乔小曼,就坐在张光的前桌,一颦一笑,都令张光神魂颠倒,一天见不到,心里就空落落的。张光经常借故接触乔小曼,借笔记、请教作业题,反正该想的办法都想了,谁知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乔小曼始终无动于衷,不为所动。
张光心想,“是不是自己的意思,对方没看明白?”
放学后,张光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搜肠刮肚,写了一封情书,向乔小曼表达爱慕之情。
第二天,他把求爱信交到乔小曼手里。没想到,遭到了乔小曼的断然拒绝,“对不起,我还小,不想处对象。”
虽然对方的态度很委婉,但张光平时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从来就没有遭到过拒绝,今天,第一次求爱竟然受挫,他一下子变得颓废起来。
经过这次打击,张光一蹶不振,整天无精打采,精神恍惚,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老师替他惋惜,同学们背后也议论纷纷。
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张光自感中考无望,脾气越来越烦躁。回到家里,父母见他无精打采,说他几句,他竟顶起嘴来。
有一次,张光放学回家,看见母亲在炕上躺着,急忙问道:“妈,咋啦?病啦?我送你去医院。”
父亲在一旁说:“不是,是白天和西院老孙婆子吵架,被人家打了。”
张光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起身就要上西院找人家干仗,给他妈报仇。
“疯啦?你这么冲动,两家打仗,你小孩子参与个啥?”父亲一边拽着他,一边训斥道。
“人要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早晚有一天,把他们都平了。”
从此,张光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回到学校后,他找到于会强,“早晚有一天,我得整条枪,把和我家有仇的人都杀了。”
于会强是学校有名的“痞子”,经常逃学,出入录像厅。看到录像里的厮杀、打斗场面,于会强总是血往上涌,恨不得也学得一身好武艺、练就一手好枪法,争强好胜、玩黑斗狠的心理占了上风,早把学业抛在脑后。
一听张光要整枪,于会强马上来了精神头儿,“我早就有这想法了,我和你一起干,咱俩先整枪,再抢储蓄所,有了钱,就去武当山、少林寺,拜师学艺,有了一身武艺,咱就谁都不怕了,到那时,你想咋报仇就咋报仇。”
“对,还是你的主意多,咱就这么干。”
为了实施“整枪计划”,二人开始准备作案工具。
这天,于会强把家里的一把菜刀偷了出来,但张光却说:“这个不行,目标太大,再说了,带在身上也不方便,最好弄个匕首,或者尖刀什么的。”
“那好办啊,镇西有个铁匠铺,把这把菜刀一分为二,改成两把匕首,咱俩一人一把。”
放学后,于会强来到镇西的铁匠铺,打铁的师傅看了看刀口,说,“钢是好钢,改成两个也成,就是手柄的护托不好弄。”
“没有护托也可以,你给我打成两个,开了刃就行,剩下的我自己弄。”
匕首做成后,于会强用牛皮缠住手柄,怕磨手,又在外面缠了一层软布,找来磨刀石,将两把匕首都磨得锋利异常,一把留给自己,另一把给了张光,两人随时带在身上。
“上哪儿整枪?怎么整?”两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把目标盯准了派出所。
“我都观察好久了,派出所新来的王所长身上有枪。”于会强说。
“行,就抢他的,我也打听好了,他家不在双河镇,每天都在所里住,一有机会,咱就下手。”
张光虽然只比于会强大一岁,想问题却比于会强周到细致,甚至想好了抢枪的一些细节。可是,王所长警惕性很高,始终没给二人机会。值班的时候,每晚都开会到很久,屋里也始终不断人。
“除了王所长,派出所还有谁配枪?”张光问于会强。
“有个叫马辉的,岁数挺大了,他的身上也有一把‘五四’式手枪。”
“他也行,看他哪天值班,报个假案,把他调出来,半路上下手。”张光恶狠狠地说。
为了跟踪马辉,两人每天都去派出所转悠,轮班去派出所看值班揭示板。
4月15日,正是马辉值班。
“今晚就下手,只要把他引出来,咱就成功了一半!”张光说。
当晚7点多钟,派出所四周静悄悄的,街路上也没有车辆和行人,始终在派出所附近徘徊的张光、于会强认定是个好机会,便按白天商量好的,来派出所“报案”。派出所的大铁门从里面闩着,值班室里,电视机的音量放得很大。于会强一边敲门,一边大声喊道:“不好啦,街西头打仗动刀子啦,快出人命啦,你们快去吧……”
值班室里,马辉一边看电视,一边洗脚,听到外面有人喊报案,心想,“得去。”可又一想,“所里就我一个人,我出去了,局里来电话咋办?”
权衡再三,马辉对着门外说:“所里就我一个人,出不去,打伤了去医院,明天早上再来吧。”
“不行啊,公安不去,控制不住啊,快出人命了,快去吧!”
“不行,出不去,明天再说吧。”
“那你把门打开,我进屋备个案。”见马辉无动于衷,张光想,先骗他把门打开,再伺机下手。
平时很麻利的马辉,百姓有事儿,一叫就到,今儿个却不知哪儿来的一股“邪劲儿”,不管外面的两个少年怎么央求,就是不开门。实在骗不出来了,两人只好放弃,马辉也因此躲过一劫。
张光有个同班女同学,名叫刘小丽,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一上初中,张光就和刘小丽一个班,尽管每天都能见面,互相的交往却很少,最近一段时间,张光却有事儿没事儿找她说话。由于乔小曼的原因,张光颓废很长时间了,刘小丽都看在眼里,心里挺替张光着急和惋惜。张光主动接近她,不是借笔记,就是请教数学题,善良的刘小丽心想:“张光那么优秀,眼看就要中考了,都是同班同学,能帮他就尽量帮帮他吧。”
见张光的脸上有了笑容,刘小丽也很高兴,经常把作业本借给张光,对张光提出的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也非常热心地辅导。
初中马上就要毕业了,这个时期的孩子正面临青春期,男女同学的交往总是令大家非常敏感。私下里,同学们都以为,张光爱情受挫,移情别恋了,看来,刘小丽也对他挺有意思的。
同学们哪里知道,张光有他自己的“小九九”。
原来,刘小丽的爸爸刘伟是双河镇法庭的助理审判员,身上有把“五四”式手枪。张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把枪,才是他的兴奋点。“整枪心切”的张光,是想通过和刘小丽的接触,多了解一些她爸爸的情况,以便进一步制订他的“整枪”计划。
刘小丽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校离家很近,刘伟夫妇每天中午都要“排班”回家给女儿做午饭,尤其是中考越来越近,女儿的营养问题更是被夫妻俩提上了日程,每天变着法儿地给女儿做好吃的。
刘小丽每天中午回家吃午饭的这一“习惯”,自然逃不过张光的眼睛。他想,“到派出所抢枪,目标太大,太危险,到法庭也一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刘小丽家,趁他爸爸不注意,杀了他,枪自然就到了我手里。”
课间的时候,张光找到于会强,把他的想法说了,于会强当即同意。
5月9日,第二节课下课的时候,张光拿出一盒饼干,递给刘小丽,“今天中午谁给你做饭呢?”
“我爸。”
“你妈呢?”
“我妈单位有事儿,早上走的时候,说好了我爸回家给我做饭。”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光一听,机会来了。
他和刘小丽聊了几句,说:“快上课了,我得上厕所。”张光借上厕所之机,立即跑出来,到三班找到了于会强,把他的想法一说,于会强自然心领神会。
午休时间到了,二人顾不上吃饭,见刘小丽往家走了,便尾随其后,向刘小丽家里走去。
“先别动手,等刘小丽吃完饭回校后再动手,一是避免刘小丽发现;二是她走后,家里就她爸一个人。”
张光和于会强定好了计策。12点多一点儿,刘小丽从家里出来,向学校走去。
望着刘小丽远去的背影,在她家墙后窥视已久的两个邪恶少年会心地一笑,一闪身,走了出来。“嘭、嘭、嘭”,于会强首先上去敲门。
“谁呀?”刘小丽的爸爸正在厨房收拾碗筷,听到敲门声,手都没洗,就出来开门。
“我是刘小丽的同学,她走的时候,数学书忘家了,下午上课要用,让我俩给她捎学校去。”
这个张光,撒谎都不用现编理由。
“进屋等吧,我这就去找。”刘伟十分客气地将二人让进屋。
就在刘伟回身找书的时候,罪恶的尖刀从他的背后刺来。刘伟毫无防备,顷刻间,身中数刀,已无招架之力的刘伟,说了句“你们……”余下的话,还没说出口,就倒在了血泊中。
由于用力过猛,匕首又没有护托,于会强右手的虎口被划开一道很深的口子,鲜血淋漓。见刘伟已死,二人慌忙上前,摘下刘伟腰间的“五四”式手枪、枪套和弹夹,于会强顾不上受伤的伤口,又去里屋翻刘伟的衣兜。
“快走吧,别磨蹭了。”张光催促于会强。但于会强还是翻走了刘伟身上的300元现金。
抢枪后,两人逃进了附近的大山。当天下午,双河镇就云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警察,两个初涉世事的少年心里害怕,在山里度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两人分头下山,躲过搜山民警,找到一家乡村诊所,包扎了于会强的伤口后,沿火车道一直走到取柴河车站。站上,停靠着一列货车,二人偷偷爬上其中的一节,稍微休息片刻,货车就启动了。
经过一天的颠簸,货车在一个车站停了下来,二人商量,一起行动,目标太大,尤其是于会强手上的伤,一旦遇到警察盘查,马上就会露出马脚。
“咱俩分开走吧,到五台山会合。”张光提议道。
“好吧,现在就下车,各走各的。”于会强说,“我的手受伤了,带枪不方便,还是你带着吧。”
张光身上没带钱,二人分手后,他就投奔了鞍山的姑姥家,准备向姑姥要点儿钱再出发。5月16日这一天,他没想到刚踏进姑姥的家门,就遇到了荷枪实弹的警察,人和枪一同落在了警枪手里。
于会强始终没离开火车,两天后,他又饥又渴,伤口也恶化、化脓,疼痛难忍。手里的几百块钱,很快花光了,他走投无路,没有了去五台山的信心,就顺原路,搭上了回家的火车。
到达双河镇站,月台上,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警察和武警,他没敢下车,一直到口前站,才踉踉跄跄下了车。到了口前镇的舅舅家,得知张光早就被抓住了,全家人都在担心他。5月18日,走投无路的于会强在亲属的陪伴下,来到永吉县公安局投案自首。
从案发到落网,于会强始终没离开吉林至沈阳沿线的火车。而且,受伤的手,包扎后的棉布,非常显眼,就是这样,他在乘警的眼皮底下,一次次成了漏网之鱼。为严肃纪律,吉铁公安处对负有重要责任的两名乘警分别作出开除公职的处分决定。
至此,“5·09”抢枪案告破,被抢枪支被缴回。从案发到破案,历时10天。
不久后,张光和于会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