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在百年的岁月长河中,长宁这片热土上的工运故事始终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奋斗史同频共振。从反抗压迫的觉醒者到改革开放中的弄潮儿,从纺织车间里穿梭的身影到现代产业园区跃动的数据流,长宁的工人阶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值此百年工运之际,长宁区融媒体中心携手长宁区总工会,推出“百年工运路 长宁薪火传”系列报道,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探寻之旅。

苏河寻踪

“百年工运路 长宁薪火传”百年工运系列报道之一


苏州河长宁段,沿线约11.2公里,是上海民族工业的摇篮。该地段以历史文脉相对集中而著名,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


位于万航渡路1384弄12号的湖丝栈,始建于1874年,当时的万航渡路还叫极司非而路,因为浙江湖州盛产的蚕丝非常有名,湖州商人由此在这一带建起了专门加工制造湖丝的工厂,所以取名“湖丝栈”。


湖丝栈是上海现存最早的丝绸厂栈,也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间,上海甚至全国规模最大、中西合璧的茧丝绸缎生产、贸易基地。从1874年建栈至1936年关闭,湖丝栈存续时间约60年。后来厂房被改为军需品厂,还曾先后作为达丰布厂仓库和常熟轮船公司堆栈,上海解放后又成为市五金交电公司仓库。


如今,湖丝栈原建筑群仍然保存着两幢完好的建筑,虽历经百年风雨,但从未进行过重建和重大的修缮。随着产业创新转型,现在的湖丝栈作为“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地”,在开拓创意产业新空间的同时,挖掘、保护、传承老建筑的历史风貌,不断焕发着新生活力,湖丝栈也变得更有温度。


在虹桥河滨公园附近,有一座名为《瞬间》的雕塑,它取材于曾经的国营上棉二十一厂纺织女工形象,这件雕塑为苏州河畔的工业史留下了一幕有意义的定格。


上棉21厂简管小组(郑惠国摄)

说起国棉二十一厂,要追溯到1915年,鼎盛时有职工7000多名,曾是上海大型纺织企业之一。后来随着纺织系统改革和上海市区产业结构调整,二十一厂厂址被改建成住宅楼,也就是现在上海花城和虹桥河滨花园所在地。


漫步于苏州河景观步廊,有一座名为《变化》的雕塑显得格外别致,这座雕塑呈现了五彩缤纷的化学分子结构关系,它取材于曾经号称“中国氯碱第一厂”的天原化工厂。


天原化工厂(郑惠国摄)

1929年,民族工商业者吴蕴初创办天厨味精厂附属工厂,定名为“天原电化厂股份有限公司”,于1930年10月正式投产,是当时中国具有相当规模的氯碱工厂,后经过合并,改名为“天原化工厂”,厂址位于天山路500号。


天原化工厂(郑惠国摄)

天原化工厂曾于1968年改名为上海燎原化工厂,1982年恢复上海天原化工厂厂名,厂区面积达25.33万平方米,职工3560名。2000年4月工厂搬迁,原址进行改建。


天原化工厂(郑惠国摄)

像湖丝栈、国营上棉二十一厂、天原化工厂一样,随着城市发展的功能调整,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苏州河畔的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等老厂房,都已经关闭或者搬迁。


但这些雕塑和旧址,依然留下了当年工人在这里辛勤劳作的印记,也记载下苏河畔曾经那一段兴盛的民族工业历史,凝聚了苏州河畔的工业文明及历史文化底蕴。


撰稿:李毓丹

摄影:孔建宏、郑惠国(通讯员)

视频:孔建宏、李毓丹

编辑:史焕焕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