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你小心翼翼地站上体重秤,仿佛面临一场审判。
“比昨天重了0.3公斤?昨晚不该吃那口鸡胸肉!”
“轻了0.5公斤!今天奖励自己一杯奶茶!”
真相是:体重秤上的数字是可能会“撒谎”的健康指标。
人体60%是水分,一杯水就能让你“重”0.3千克;一次高强度健身,肌肉储水会让体重上涨1—2公斤;女性生理期前,激素波动可导致体重增加3公斤。
这些波动与脂肪无关,却让无数人陷入“减肥→焦虑→暴食→崩溃”的恶性循环。
01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
一个常用的评估标准是体质量指数(BMI),用体重(单位为千克)除以身高(单位为米)的平方来计算。
根据BMI的数值,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划分:正常范围为18.5~23.9,24.0~27.9属于超重;大于等于28被视为肥胖。
腰围、腰臀比、腰高比、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等也是常见的健康评估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身体脂肪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
以下表格展示了中国人群肥胖症的常用诊断标准。
02
不同的评估工具关注点不同
BMI作为一种简单的评估工具,能够 提供对体重状况的初步判断,但有时候并“不靠谱”。
BMI无法准确反映身体的组成和脂肪的分布情况。
比如,有些人肌肉较多,BMI值较高,但实际上并不是肥胖。而体内脂肪比例较高的人,即便BMI显示在正常范围内,可能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
腰围、腰臀比和腰高比是评估腹部脂肪的重要指标。
有的人并不觉得自己胖,但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腰围超标,这才意识到是肚子上的脂肪过多。过多的腹部脂肪,就像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会大大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体脂率是指体内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它是评估超重和肥胖更精确的指标。与BMI相比,体脂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体内脂肪的水平。
内脏脂肪面积是指积聚在腹部器官周围的脂肪。
内脏脂肪过多,不仅可能引发脂肪肝、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还会增加心脏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孝敬父母
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发行热线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带回家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