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游包山集》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三首
其一
瀛壖委菹薮,地险隘山川。
浑沌自太古,泱漭开吴天。
仰饮咸池津,俯灌东南偏。
龙宫嵑瑰丽,鲛室閟幽玄。
孕化晨阳吐,涵虚霄象悬。
洪流既漰沛,列嶂亦回延。
云标海上阙,石秀镜中莲。
开冬眷肃气,落木浩无边。
黄鹄有奇翼,八表恣周旋。
傥遇浮丘公,欻忽蓬莱巅。
海滨湿地的险峻地势仿佛巨龙盘踞,山川自成天堑,自混沌初开时便笼罩着吴地浩瀚的苍穹。朝阳如巨龙仰首畅饮天池之水,暮色中又如神龟俯身灌溉东南沃野;湖底龙宫璀璨瑰丽,鲛人秘居幽深玄奥。晨光孕育造化之气,星夜天象倒映湖面,江流奔涌汇聚磅礴之势,群峰蜿蜒如天然屏障。云雾缭绕处恍见海上仙阙,奇石嶙峋似镜中青莲。初冬肃杀之气席卷天地,萧萧落木无边无际。高飞的玄鹤振翅九霄,逍遥于八荒之外;若能有幸邂逅仙人浮丘公,便可乘鹤直上蓬莱之巅,于须臾间登临云海仙境 。
这是草书版
此诗创作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其青年时期游历包山后所作。包山位于太湖,是吴中胜景,王宠与友人唐寅、文徵明等常在此雅集,山水激发其创作灵感 。王宠八次科举不第,寄情山水与诗书。此诗为赠予友人补庵居士之作,后以小楷抄录成《游包山诗册》,成为其书法代表作 。
诗中化用《山海经》《列仙传》等神话意象(如浮丘公、蓬莱),延续了吴中文人“以诗证道”的隐逸传统 。
“瀛壖委菹薮,地险隘山川”
瀛壖:海滨湿地;菹薮:水草丛生的沼泽。描绘包山临湖的险峻地势,暗喻自然界的原始力量 。
“浑沌自太古,泱漭开吴天”
从宇宙混沌初分到吴地天宇开阔,以时空纵深感烘托山水之亘古苍茫 。
“仰饮咸池津,俯灌东南偏”
咸池:神话中日浴之处。拟人化描写山水吞吐天光、润泽东南,赋予自然以神性 。
“龙宫嵑瑰丽,鲛室閟幽玄”
龙宫、鲛室:借水下仙境暗喻太湖的深邃神秘,虚实相生 。
“孕化晨阳吐,涵虚霄象悬”
晨光孕育造化,天象倒映湖面,展现自然生机与宇宙秩序的融合 。
“洪流既漰沛,列嶂亦回延”
漰沛:水流激荡;列嶂:连绵山峦。动静对比,强化山水雄浑之势 。
“云标海上阙,石秀镜中莲”
云中仙阙、湖石如莲,以佛道意象升华景观的灵性 。
“黄鹄有奇翼,八表恣周旋”
黄鹄(玄鹤)象征高洁自由,寄托诗人超脱凡尘、遨游八极的精神向往 。
“傥遇浮丘公,欻忽蓬莱巅”
浮丘公:道教仙人,曾接引王子晋登仙。收束于对仙境的终极追寻,呼应吴中文人的隐逸理想 。
王宠书法以“古拙中见妍巧”著称,尤以小楷融合魏晋风骨与文人意趣。师法钟繇、王献之,结构扁阔含隶意,如《游包山诗册》单字约1.5厘米,横画左低右高,撇捺含蓄,主次对比鲜明 。露锋起笔与藏锋收笔交替,笔画粗细对比强烈,如“捺画向右下伸展壮实,钩画出锋极小”,形成“疏拓秀媚”的独特韵致 。
书风清淡空灵,与其诗文中的超脱心境相契,被评“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 。
这是台北故宫版本
因为学习的需要,先做点准备的功课。
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