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年市民,我深深感受到你们真正贯彻了‘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扶危济困,救到紧要处,帮到心坎上。”

这是近日闵行区新虹街道收到的一封来自沙茂居民区居民杨阿姨的手写感谢信,字里行间折射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细腻温度。


杨阿姨罹患重症肌动症已有近十年,生活起居全靠丈夫曹老伯照料,然而,2022年,曹老伯被确诊尿毒症,命运给这个双老家庭按下“暂停键”。

今年春节后的一天,曹老伯在家中突然昏迷并被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在重症监护室度过危险的12天后需要转院继续接受进一步治疗。曹老伯年事已高,深受病痛折磨,离开医院回家后便不愿继续接受治疗。


近半个月就这样过去了,丈夫的痛苦,杨阿姨心里很清楚也很无奈。随着亲戚们轮番上阵劝慰无果,杨阿姨一筹莫展。此时,居民区网格的助老服务队长,同时也是居民区第三支部书记的曹佩芳在日常走访中得知了该情况。


当天下午,沙茂居民区党总支的“红色引擎”即刻启动。党总支书记刘俞倩带着副书记曹春芳与曹佩芳立即上门,面对曹老伯的消沉与抗拒,在40多分钟的促膝长谈中抽丝剥茧分析利害,帮曹老伯驱散“迷雾”,使其最终重燃信心,同意配合治疗。


随后,党总支立即与武警医院取得联系安排转院进一步治疗,经过血透等措施跟进治疗,曹老伯的病情有所好转,杨阿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


这份温暖的背后,是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绣花针”体系在支撑。沙茂居民区党总支将社区细分为7个“神经末梢”微网格,配备“移动探头”专属网格。通过常态化落实“四百”大走访机制动态掌握空巢老人、特殊群体的需求。在环境整治中联动多方消除卫生死角、在隐患排查中逐户检查消防设施……努力将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零时差”对接

2024年起,新虹街道通过开展“5个100”专项行动让各网格间形成共振——90个居民区微网格如同毛细血管延伸至居民小组、住宅小区及楼组单元。同时,“一居五员”(社区警务员、城管执法员、房屋专管员、法律顾问员、网格巡查员)专业力量的下沉让问题发现与矛盾化解的周期再次缩短。

当前,闵行区正持续全面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已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感知”当杨阿姨家的情况通过网格走访浮出水面时,闵行区千家万户的居民们背后各自的“守护者”也正悄然负重前行。不少老旧小区内独居老人的体感装置未动预警、重点人群健康数据跟踪等“城市神经元”,让关怀总能先困难一步抵达。

此外,随着许多社区达人、能人资源库日渐充实,“单向服务”也逐渐向着“双向奔赴”转变。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正是关切“家门口的每件事”才让“家门口的幸福”更可感可及。

供稿:欣洪悦

编辑:岳顺顺

初审:陈依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王婷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