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卓越工程师”“卓越科研人才”项目式培养人才。(受访单位供图)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更贴合市场需求。 (受访单位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

“现代产业学院怎么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如何精准对接?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怎么深度融合?”作为‌全国首批、贵州首家现代产业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党委书记岳萍坦言,学院在成立初期也经历了探索阶段。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经过4年左右时间,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在此背景下,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曾柱以医理工学科交叉为抓手,于2021年牵头申报贵州医科大学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并获批成立。

自成立以来,该学院精准对接健康产业需求,通过改革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形式以及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筑牢人才培养的“压舱石”

动脉分割精度达90.61%,静脉达83.10%,肾脏达95.94%……在国际医学影像领域顶会MICCAI肾癌分析挑战赛中,贵州医科大学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研究生翁鑫设计的肾癌影像深度学习分割模型,凭借12项评估指标6项排名第一,成功斩获一等奖。这并非个例,近三年来,该学院学生在国际、全国、全省相关竞赛中获奖高达296项。

贵州医科大学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院长胡祖权介绍,学院历来注重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革新,探索构建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新体系和专业建设新标准。

如何将创新思维融入教学?近年来,学院通过“卓越工程师”“卓越科研人才”项目式培养人才,鼓励学生更早进入实验室。同时,基于以成果为导向教育(OBE)理念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力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及省级“金课”,构建“基于团队的学习(TBL)+以设计为中心的学习(DCL)”互动式合作教学模式,并依托团队的科研成果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今年1月,学院以“黄大年精神”引领的“五创五融”医工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打造校企合作的“吸铁石”

2月14日,贵州省智能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在贵州医科大学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成立。研究中心将以三年为建设周期,助力提升我省智能生物材料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服务贵州医疗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解决该领域的瓶颈问题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撑。

其中,研究中心生物材料诊疗应用成果转化平台更是吸引了熠品(贵阳)质量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与建设。该学院与熠品(贵阳)质量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基因工程原理》《卓越工程师技能训练》省级“金课”,并与华大基因共建《人DNA测序与特征分析》实践课程。企业提供行业领先的设备仪器,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将行业标准、企业案例、前沿技术直接融入教学。

同时,该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生态伙伴慧科未来共建贵州医科大学华为云学院,共同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应用型大数据与医疗结合的相关专业人才。校企双方通过整合实验技术平台的最新成果,推动了科研创新跨越实验室边界,加速转化为临床实践。

通过“引企入教”,该学院建立了一支校企融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使科研更贴近生产,人才更贴合市场需求。

“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激发了活力,高校的科研优势弥补了产业发展短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毕业生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和素质,实现‘合则双赢’的局面。”胡祖权说。

建设成果转化的“磨刀石”

近日,在贵州医科大学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实验室里,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陈晋博士研究团队基于β—乳球蛋白的生物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再次取得新进展。研发的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气—水凝胶双相凝胶敷料凭借使用方便可促进创面愈合、制备工艺简便且能耗低、原料成本低廉且安全等诸多优势,引发业内关注。

陈晋表示,团队已经成功研发了包括药物载体、凝胶微球、水凝胶以及气凝胶在内的多种产品,其共同点都是以牛奶中常见的β—乳球蛋白为原料。该原料可从乳制品加工中的副产物提取,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实现了“变废为宝”。

从实验室里为产业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陈晋带领团队自主设计优化了β—乳球蛋白的提取和纯化工艺,仅在实验室内就实现从“克级”到“公斤级”量产的突破,产品纯度高、成本低,实现原料成本降幅超过99%,这赋予了β—乳球蛋白在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规模化应用的潜力。

该学院科研团队在细胞分子生物力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智能生物材料、电子柔性穿戴设备、肿瘤疫苗工程、肿瘤快速诊断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医疗大数据等产业的技术升级。

下一步,贵州医科大学将持续推动高校与企业资源整合,发挥高校人才与专业优势,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贵州健康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