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4月7日,记者获悉,《成都高新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又称“活力35条”)日前正式出台,围绕激发产业投资活力、科技创新活力、企业经营活力、市场开放活力四大维度,推出35条工作举措。
成都高新区推出35条工作举措
以“圈链思维”为指引
焕新“立园满园”产业活力
在今年的“活力35条”中,突出“圈链思维”打造产业营商环境成为一大重点,激发产业投资活力的8条举措被摆在了突出位置。
“我们聚焦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数字经济优势产业,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细分赛道,精准定位产业链差异化服务需求,形成营商环境特色化赋能体系。”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集成电路领域提出优化产业配套环境,要支持链主企业携手链属企业、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发展联盟,促进产业融通。根据今年目标,集成电路产业川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率要突破15%,新型显示本地配套率提升至25%。
此外,在医药健康领域,此次举措侧重升级审批服务,承接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落地,大幅缩短审批时间;针对低空经济领域,提出构建产业生态,争取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飞空域实现“零的突破”,建设模拟验证机场,布局时空协同运行公共技术平台等。
成都高新区推出35条工作举措
以场景开放创新为牵引
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此次“活力35条”中,聚焦激发市场开放活力,构建场景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向民营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制度等举措也值得关注。
其中,提出向企业开放应用场景,组建场景创新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专班+场景公司+行业主管部门+重点产业片区”的统筹协调机制,常态化开展场景挖掘、发布、对接、落地、推广全流程场景服务。同时,建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模式。
此外,还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领域建设,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开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此次的“活力35条”中,成都高新区进一步突出企业“需求导向”,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设立“人社专员”保障企业用工、优化“进解优促”常态化企业服务机制、助力企业跨境出海拓市场等数条举措,覆盖了融资信贷、用工引才、获得市场机会等企业高频诉求,致力于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针对企业研发技术攻关需求,“活力35条”提出支持深化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主题活动,组织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对接,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而在新趋势新诉求方面,“活力35条”提出将成立外贸工作专班,建立“蓉品出海”协同服务保障机制,全年支持不少于100家企业走出去。尤其提到将鼓励数字文创“出海”,推动四川游戏创新发展中心打造数字文创出海服务中心。
以“人工智能+”为路径
推动数字营商环境持续升级
“活力35条”中对“人工智能+”也有侧重,提出了推动“AI+政务服务”智能升级、创新“AI+智能制造”数智转型、升级“AI+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等一批数字赋能的重点举措。
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政务服务、惠企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深度应用,精准适配企业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其最终落脚点仍在于为经营主体降成本、增便利、稳预期,全面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图由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