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周兰,今年68岁,初中文化,来自一个小县城的农村。
老伴走得早,我一个人把儿子周浩拉扯大,没再嫁人。
年轻那会儿在乡镇棉纺厂上班,后来厂子倒闭了,我就回了村里种地,兼做点小工维持生活。
后来儿子考上了县里的师范学校,成了我一辈子最骄傲的事。
他毕业后留在了小县城的一所初中当老师,成了正式编制的公职人员。
结婚那年,他媳妇林红是他同校的老师,家境比我们好些,父母都是县里的退休干部。
婚后他们搬进了林红家当时新买的楼房,我也跟着搬了进去,理所应当地成了这个家的一份子。
我帮他们带孩子,从孙子出生起就是我在照顾,洗尿布、喂奶、做辅食、接送上学,几乎没离开过这孩子身边。现在孙子都26岁了,准备结婚了,我这个奶奶,心里百感交集。
这24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在儿子家住了整整24年。
我的身份,既是母亲,也是保姆;既是亲人,也是边缘人。
我知道自己是农村来的,不敢多言多语,怕惹儿媳不高兴。
可人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家吗?
临到孙子结婚了,我想着,这一身老骨头,也该做点什么,于是我拿出那张卡,递给了林红。
她看到卡里的数额时,愣住了,然后低头哭了。我也不知道她是感动还是难过,只是那一刻,我忽然觉得,24年没白过。
02
我年轻那会儿,是个脾气火爆的女人。可自从住进儿子家,我就学会了沉默。儿媳林红是个讲究人,干净利落,做事有条理,对人有分寸。她从不跟我吵架,但她的沉默和冷淡,比吵架还让人难受。
刚搬进去那会儿,林红正怀着孩子,行动不便。我一边做饭一边洗衣服,晚上还要帮她擦洗脚脚。她父母来看她时,总是笑着说:“红红命好,娶了个好婆婆。”可我知道,她们说的是场面话。
孩子出生后,生活变得更加忙碌。
林红坐月子,我一手包办了所有事。
那时候他们房贷重,工资也不高,我就自觉包下了家里大部分开销。
我的退休金不高,一个月才一千出头,但每次买菜、交水电费,我从不吭声。
逢年过节,我还会偷偷塞点钱给孙子,买点玩具、买点书。
可我再怎么出力,也始终是个“外人”。
有一次,孙子发高烧,我急得团团转,一边给他敷毛巾一边打电话叫他们回家。林红回来后,没一句感谢,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妈,孩子的药你别乱喂,医生说过不能退烧太快。”
我嘴角颤了颤,咽下了想说的话。后来我才知道,她并不是不信我,她只是习惯了用理性处理一切。可我,一个农村老太太,最讲的就是感情。
孙子上了小学,我每天接送,风雨无阻。
有次下大雨,我没带伞,蹲在教室门口等他放学。
一同等候的家长都穿着雨衣、拿着伞,只有我,衣服湿透,鞋子灌水。
孙子看到我时,眼里闪过一丝心疼,他拉着我说:“奶奶,我们走快点。”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可等我们回到家,林红看到我浑身湿透,没有说“辛苦了”,而是皱着眉头说:“妈,怎么不打个车?淋雨容易感冒。”
她的关心,总是带着距离。
我知道她不是坏人,也尽她的责任。她从没说过不让我住,但也从没说过一句“妈,您别走”。她在家里干净整洁,规矩分明,对我既不亲热,也不冷淡,就像家里一个“远房亲戚”。
时间久了,我也学会了不多说话。每天早上给他们做早餐,中午自己随便吃点,晚上等他们回来吃饭。我不打扰他们的生活,也不参与他们的决定。
有一年,林红的父亲去世了,我陪她一起奔丧。那几天她情绪低落,我给她熬粥、煲汤,晚上默默陪她坐着。她第一次对我说:“妈,谢谢您。”那一刻,我眼眶红了。
可也就那一次。
后来孙子考上大学,去了外地。他每次回来,都要先跟我聊几句。我们感情最好,他常说:“奶奶,我以后赚钱,给您买大房子。”我笑笑,从不当真。年轻人说话,图个高兴。
孙子谈恋爱那年,他带女孩回家吃饭。女孩文文静静的,家里是城里的,父母做生意,看起来很有钱。林红吃饭时话不多,但我能感觉到她在打量女孩,在衡量。
饭后她对我说:“妈,浩浩这女朋友不简单。”我说:“人家姑娘规规矩矩的,不错啊。”她摇了摇头:“你不懂,现在人家家里条件好,咱们得小心点。”
我没说话。她说得没错,可我还是希望孙子幸福。
去年,孙子说要结婚了。林红开始忙前忙后,看婚房、定酒店,还去女孩家送礼。我知道,她其实是个能干的人,只是心里有杆秤。她为这个家付出不少,但对我始终不亲近。
我看到他们为了婚房发愁,首付不够。林红苦着脸说:“现在这房价,真是压死人。”我听着心疼,回房间坐了很久。
那天晚上,我翻出床底的铁盒子,里头是我这二十多年攒下的钱。我每月的退休金,除了吃穿用度,剩下的都存着。孙子小时候我少花,孙子上大学我多攒。到现在,卡里有三十多万。
我想了很久,第二天,把卡包在红布里,递给了林红。
我说:“红红,这是我这些年攒的钱,浩浩要结婚了,拿去做首付。”
她愣住了,打开卡,看了数额,眼泪一下就流了下来。
她哽咽着说:“妈,对不起,我这些年……对您太冷了。”
我笑了笑,说:“没事,我知道你是个好人。你是这家的女主人,我是个老太太,住你们家24年,吃你们的,用你们的,这点钱,是我应该出的。”
她哭得更厉害了。
那一晚,我们娘儿俩,头一次坐在沙发上聊了很久。她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说她从小家教严,不善表达,怕我误会她冷漠。她说她其实一直感激我,只是不会说出口。
我听着,心里忽然松快了。
03
现在,孙子婚礼的日子定下来了。新房装修得很温馨,女孩也常来陪我说话。她叫我“奶奶”,声音甜甜的。
我没有搬走,孙子说:“奶奶,您不走,这里才像个家。”
我知道,自己的岁数也不小了,哪天走了也不遗憾了。我一辈子没什么大愿望,就盼着一家人在一起,和和气气。
我那张卡,换来了一场迟来的理解。但我不后悔,这24年,我没白付出。
人啊,到老了才明白,最宝贵的不是钱,是亲情,是被理解。
或许有些感情,需要时间去证明;有些心意,要等到才看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