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周兰,今年58岁,初中毕业,来自一个小县城。
年轻时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没能继续读书,16岁就跟着亲戚进了县里的针织厂。
后来厂子效益不错,我干得又勤快,慢慢做到了一线的班组长。
厂子改制后,我靠着工龄和表现,拿到了一笔安置金,也算是平平稳稳地提前退休了。
我丈夫叫赵明,是我们厂的电工,老实本分,跟我一样,干了一辈子没出什么大事。
我们结婚三十多年,虽然也有磕磕碰碰,但日子算是安稳。我们有一个儿子,名叫赵磊,是我们唯一的孩子。
赵磊从小就聪明懂事,学习也好。我们夫妻俩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在一家外企做工程师,收入还不错。因为他在外地,我们一年能见上几次就算不错了。
我对他一直寄予厚望,觉得他是我们赵家的希望。尤其是我们只有这一个儿子,将来香火、财产,全得靠他传下去。
但我万万没想到,赵磊谈了个女朋友后,竟然提出了一个让我无法接受的要求——孩子要随女方姓。
02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赵磊带回来的女孩叫林珊,是他大学的同学,长得挺清秀,话不多,看着文文静静。
我本来挺满意的,想着小两口能在省城安个家,我们老了也能去小住几天,享点清福。
刚开始接触那几天,林珊也挺客气,叫我“阿姨”,做事也有礼貌。我心里琢磨着,这姑娘虽然不是特别热情,但起码懂事。
可没想到,饭桌上她突然冒出一句:“阿姨,我们以后结婚了,孩子能不能随我姓?”
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愣住了,手里的筷子都差点掉了下来。我看着她,再看看赵磊,他低着头不说话,明显是默认了。
我压住怒火,尽量平静地问:“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林珊倒也不怯场:“我家只有我一个孩子,我爸妈一直希望能有个孩子随我们姓。磊磊也同意了,我们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气得笑了:“没什么大不了?你知不知道,这在我们家是大事?赵家只有磊磊这一个儿子,你让我们断了香火?”
赵磊终于开口了:“妈,现在不是老封建的年代,孩子跟谁姓不代表什么。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哪边的父母需要照顾,我们都尽力。”
我拍了桌子:“不行!赵家的孙子,必须姓赵!你要是坚持让孩子姓林,那你们这婚就别结!”
林珊的脸色一下子变了,赵磊也一下站了起来:“妈,你怎么能这样?我们是两个人的家庭,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
“你要是连这都做不了主,那你就不是赵家的人!”我怒吼道。
那顿饭吃得不欢而散。第二天,赵磊带着林珊回了省城,之后几天电话都没接。我气得不行,直接打电话过去:“你要是还认我是你妈,就分手!”
赵磊沉默了一会儿,说了句:“好。”
我当时心里一阵畅快,觉得自己做对了,保住了赵家的根。可是后来,赵磊越来越少打电话,逢年过节也只是象征性地回来一两天。有一次我问他感情的事,他只是淡淡地说:“现在工作忙,没时间考虑。”
我知道,他是心里有怨。
那几年,我也曾后悔过,想过是不是自己太强势。但每次想到赵家香火断了,我就觉得不能退让。
直到十年后,我才明白,有些东西,比姓氏更重要。
那年冬天,我生了一场病,住进了医院。医生说是高血压引起的脑供血不足,需要住院观察。赵明马上打电话叫赵磊回来。两天后,他带着一个女人来了。
我一看,竟然是林珊。
她脸上多了几道细纹,但神情还是那样淡定温和。她走到我床前,轻声说:“阿姨,我来看您了。”
我说不出话来,心里一阵复杂。她怎么还会来看我?我不是早就把她赶走了吗?
赵磊看出了我的疑惑,低声说:“妈,这些年我一直和林珊在一起,没结婚,也没孩子。”
我震惊了:“你们……没分手?”
林珊点点头:“我们只是没领证。我们一直在一起,但没有孩子。磊磊说,他不想再让我受委屈。”
我哑口无言。
赵磊叹了口气:“妈,我一直想告诉你,但你以前那么坚决。我没办法,只能骗你说分手。其实这些年,我们过得也挺好的,就是……你老了,我怕你一个人,我想让你知道真相。”
林珊接着说:“我爸妈后来也想通了,说姓什么都不重要,孩子只要健康就好。但我们一直没要孩子,因为磊磊希望……你先原谅我们。”
我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原来这些年,我儿子一直背着我,过着自己选择的生活。而我,却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对”的事。
我抓住林珊的手,说:“你……你还愿意叫我阿姨,我就知足了。”
她笑了,眼里也有泪光。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姓什么真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彼此相爱,尊重彼此,也没忘了我这个老人。
03
出院后,我留在省城住了一段时间,林珊每天都来照顾我。她做饭很不错,味道刚刚好,不咸不淡。我有时候坐在沙发上看她忙碌的身影,心里说不出的安稳。
赵磊偶尔加班晚了,她就一个人陪我聊天,讲她工作的事,讲她父母的近况。她没有埋怨我一句,反而说:“我理解您当时的想法,做母亲的,总是为孩子好。”
我听了这话,心里像被什么戳了一下,酸酸的。
后来我主动问:“你们……还想要孩子吗?”
她愣了一下,然后笑着点头:“想啊,只要您同意。”
我握住她的手,说:“姓什么都行,只要你们幸福。”
她眼圈一下就红了。
人生走到这个年纪,我才明白,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我们父母那一代,总是觉得自己懂得最多,能为儿女做最好的选择。但其实,真正的爱,是尊重,是退让,是懂得放下。
孩子姓什么,不如孩子笑得开心;家姓谁的,不如家里温暖。
我不后悔当年的坚持,因为那是我的局限,但我庆幸现在还能补救,还能看到他们幸福。
十年后再见她,我愣住了,也终于明白了:有些坚持,是该放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