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都市上海的喧嚣背后,一段曾经看似甜蜜的爱情,却在现实的冲击下,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充满纷争与伤痛的闹剧,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纠葛。

故事的男主角,曾经是公募基金界熠熠生辉的明星基金经理。在金融的舞台上,他凭借着出色的专业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收获了无数的财富与赞誉。然而,过去的阴影却如影随形 —— 十多年前,他因 “老鼠仓” 被行政处罚,基金从业资格被取消。之后,他借用母亲的名义在股市继续闯荡。

女主角则是一个怀揣着对爱情美好憧憬的普通女孩。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交往时,男方坦诚地向女方讲述了自己的过去,这份 “坦诚” 也让女方对他多了几分信任。随着感情的升温,两人决定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2021 年 12 月,筹备婚礼的日子里,他们像许多准夫妻一样,讨论着未来的生活。女方开始关注起试管婴儿的事情,还和男方商量着到底是自己生还是找代孕,而男方则一边安抚着女方,一边忙着看房子,计划着为两人的未来打造一个温馨的家。他还和中介联系,打算在元旦后看看房子的春季行情,满心期待着能买到一套满意的婚房。

与此同时,两人也开始筹备结婚的各项事宜。2021 年 12 月 13 日,他们来到上海市婚姻登记中心,了解结婚登记的时间和流程。那天,他们还讨论着未来孩子的事情,想象着新生命的降临会给这个家带来多少欢乐。


然而,在登记结婚前,男方提出了签署婚前协议。协议里,男方明确了自己的婚前财产,股票账户不动产总市值高达 1.38 亿,还有位于上海价值千万的房产。他表示,如果未来婚姻关系无法维系,这些财产按照婚姻法规定,不在共同财产分割范围内。同时,他也承诺婚后会购买总价值三千万至四千万的上海住房作为夫妻共有房产,房产证上会登记两人的名字,还会为女方购买价值不低于五十万的车辆。在婚后双方权利与责任方面,男方承诺承担子女的教育和生活费用、女方合理的生活及其他费用,以及共同家用的日常开支;女方则承诺承担子女的日常生活照顾、教育培训接送等事宜,并且女方在婚姻存续期内收入在两千万以内为私有财产,超出部分补贴家用,男方保留投资及个人支出的自有支配权,但重大投资需告知女方。尽管这份协议有些复杂,但出于对爱情的信任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女方还是同意签署了。


2022 年 1 月,好消息传来,女方发现自己怀孕了。男方开心地给女方转账 5 万元,还遗憾转账限额无法转到 52000 元。两人沉浸在即将为人父母的喜悦之中,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逐渐出现了裂痕。孩子出生后,矛盾愈发激烈,最终双方决定离婚分居。女方带着年幼的孩子开始了新的生活,她首先提出了离婚方案:孩子抚养权归自己,无需男方支付抚养费,但男方得按婚前协议补偿 1500 万元。在她看来,这是对自己和孩子未来生活的基本保障。


然而,男方的做法却让人大跌眼镜。他完全不沟通离婚方案,直接起诉离婚,还在起诉状里指控女方 “隐匿孩子索取天价赔偿”,全然不顾孩子尚不满两周岁。在庭审过程中,男方声称自己是自由职业,收入依靠母亲赠予,每月家庭开支 10 万元。他还主张自认识女方起,转至女方账户的所有资金,都属于让女方代为保管的性质。不仅如此,双方均要求分割对方公积金、社保、股票、银行、微信及支付宝等账户内的财产。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男方声称女方提出生育代价 4000 万,为让女方安心待产,他签署了相关协议,可实际上自己并无购置婚房的经济能力。诉讼离婚期间,男方母亲转账 600 万给男方,称这笔资金是孩子教育金,未来不够还愿意追加,但如果孩子判给女方,钱款要全数归还。自去年 10 月开庭以来,男方一直未披露财产信息,导致案件审理停滞不前。


在探视孩子期间,双方冲突不断,频繁闹至派出所。有一次,双方在两位民警面前发生激烈口角,虽无肢体冲突,但两个月后,派出所民警在未出具传唤证的情况下,对女方采取了穿黄马甲、拍正脸侧脸照、录入十指指纹、佩戴电子跟踪器等调查措施,还将女方与嫌疑犯扣留在同一空间近六小时。女方第一时间向督查部门投诉,怀疑民警违规操作。第二天派出所反馈称,正在对男方执行完全相同的流程,最终双方均收到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通知。


如今,女方陷入了困境。面对男方起诉离婚却又故意拖延的局面,她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的权益与人身安全。这场婚姻,曾经是她的避风港,如今却成了一座牢笼。在法律和情感的双重困境中,她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寻找着那一丝希望,期待法律能还她和孩子一个公道,让她们能在这场婚姻 “残局” 中,找到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