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福建省卫健委召开“福建省正式启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新闻发布会,介绍福建正式启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相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主持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好!

今天是世界卫生日,欢迎参加福建省卫健委举办的“福建省正式启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专题向大家介绍我省正式启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相关情况,并设提问环节。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福建省卫健委医政管理处处长洪涛先生;

福建省卫健委职业健康处副处长叶晶晶女士;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康复中心心理治疗大组长、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王佳魁先生;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援助热线技术主管郑小星女士。

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我是今天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宁永鑫。

今天新闻发布会主要有2项议程。一是请福建省卫健委医政管理处处长洪涛介绍我省正式启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相关情况;二是回答记者的提问环节。

首先,有请洪涛处长介绍我省正式启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相关情况。

洪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此向大家介绍我省心理援助热线“12356”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心理健康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层面将心理健康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通过顶层设计强化资源整合。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确定为“儿童和精神卫生服务年”,通过统一全国心理援助热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巡讲、增设医疗机构心理门诊、睡眠门诊等措施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水平。其中,要求各地在‌2025年5月1日‌前完成心理援助热线“12356”全国统一号码整合,实现“一号通”覆盖所有设区市,确保每日服务时长不低于18小时、专业人员全程响应,构建起标准化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今天,我们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式宣布福建省全国心理援助热线“12356”全面开通,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早1个月左右‌。这是我省落实国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全省人民提供便捷、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的民生工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一、开通背景与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职业人群面临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根据《2024年福建省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技术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不同行业劳动者中,医护人员、教师、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劳动者及新兴职业群体(如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职业紧张、睡眠障碍和抑郁、焦虑的比例较高。‌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4年12月部署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要求各省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均等化、规范化。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本省实际,统筹现有心理援助资源,完成人员培训、机制衔接等筹备工作。

“12356”热线的开通,标志着我省心理健康服务迈入“统一号码、全省覆盖、专业高效”的新阶段‌。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将为全省群众提供全天候、全周期的心理健康支持,助力化解心理危机、预防极端事件、促进社会和谐。

‌二、热线功能与运行机制‌

(一)服务定位‌

“12356”是全省统一的心理援助公益热线,旨在为受情绪困扰、心理压力、家庭矛盾、职业倦怠等问题困扰的群众,提供情绪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二)服务特点‌

便捷性‌:全省范围内拨打“12356”即可接入,无区号限制、无通话费用;我们也为大家保留了通过加拨区号来寻求指定地区心理援助热线机构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希望接受福州市的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只需要在“12356”号码前加拨区号0591。

专业性‌:热线由具备相关资格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接听,并会有专家对服务情况进行督导。

联动性‌:与110、120等部门建立“心理-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对高风险个案快速转介处置。

(三)运行保障‌

时间保障‌:各设区市的热线均提供全天候24小时在线服务。

覆盖保障‌:全省9个设区市均至少设置2个热线坐席,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热线接听工作由福州市承担;全省共配备120名热线咨询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确保热线服务平稳落地、深入人心,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过渡期安排‌

从发布会之日起,各设区市原有心理援助热线与“12356”双号并行1个月,逐步引导群众适应新号码;联合媒体加强心理援助热线“12356”宣传。

(二)加强热线管理‌

加强对热线咨询员的专业培训,提升热线服务水平。热线咨询员上岗前需接受相关培训,包括热线伦理规范和工作守则、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和干预技术、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热线接听流程、热线咨询基本技能、热线咨询相关评估要素和特殊来电处理等。

各位朋友,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一条传递温暖的“生命线”、一座守护心灵的“连心桥”。

在此,我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消除偏见与歧视。如果您或身边的人需要帮助,请记住:‌“12356”‌,我们与您同行!

最后,感谢媒体朋友对心理健康事业的支持!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建设健康福建、幸福福建贡献力量!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洪涛处长。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按照今天的发布主题进行提问。按照惯例,提问的记者请举手示意,提问时请先通报一下你所代表和服务的媒体。

东南网:


我省下一步如何应对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挑战?

叶晶晶:


感谢您的提问。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提出在职业健康领域要维护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提高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福建省卫健委积极响应国家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是推动公立医院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设置,重点覆盖职业人群密集区域。鼓励在职业人群集中的社区和工业园区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站,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二是做好“12356”心理援助热线的运营,提高接通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劳动者“求助有门”。

三是强化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在每个县(市、区) 至少组织一场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工业企业集中区域增加讲座场次。计划4月至11月期间在全省举办超过110场次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四是结合不同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特点,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和宣传活动,提高职业人群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谢谢!

福建日报:


我省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叶晶晶:


感谢您的提问。

2024年全省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项目共调查11个行业、10704名劳动者,调查对象中存在职业紧张问题的占19.2%、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占32.8%、有中度及以上抑郁状况的占16.9%、有中度及以上焦虑状况的占6.7%。医护人员、教师、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劳动者及新兴职业群体(如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职业人群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知普遍不足,尤其是对专业心理咨询渠道缺乏了解,不少用人单位也尚未建立系统的心理支持机制。因此,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常被忽视,难以得到及时干预。

谢谢!

健康报:


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可以获得什么帮助?

郑小星:


感谢您的提问。

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可以为心理困扰的来电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情绪冲突的来电者提供情绪疏导;为处于危机状态的来电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高危来电者稳定情绪以降低自杀风险;还可以为有需要的来电者提供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和精神卫生机构相关信息,引导其寻求专业治疗,维护心理健康。谢谢!

海峡都市报:


什么情况下可以拨打“12356”心理援助热线?

郑小星:


感谢您的提问。

个人因失业、婚姻家庭出现变故等事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难以自我调节的情况下,都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它的服务对象范围主要包括:

1.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个体,例如因学业、职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引起的情绪困扰无法自我舒缓的时候;

2.处在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例如个人因失业、婚姻家庭出现变故等事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难以自我支持的时候;

3.当产生自残自杀冲动无法通过自我调节缓解的时候;

4.寻求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个体,例如想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日常压力的时候。谢谢!

福建卫生报:


什么情况下要去专业的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王佳魁:


感谢您的提问。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的,应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就诊。

(一)症状严重且持续影响生活

1.‌长期情绪异常‌:抑郁、焦虑等情绪持续超过2周以上,伴随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能力‌;出现幻觉、妄想、思维混乱或认知功能显著下降(如记忆力、判断力减退)等精神疾病典型表现‌。

2.‌行为异常或失控‌:频繁出现自残行为、攻击他人、过度酗酒或药物滥用等危险行为‌;社交功能严重受损,如长期闭门不出、拒绝与人沟通、无法维持正常人际关系。

(二)存在自杀或自残高风险

明确自杀倾向‌:反复出现自杀念头,甚至制定具体计划,需紧急医学干预‌;有自杀未遂史或自残行为,且近期情绪波动加剧,风险显著升高‌。

(三)需要专业医学治疗

1.‌需药物治疗的病症‌:确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需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的疾病;因躯体疾病(如甲亢、脑部肿瘤)导致的精神异常,需医学手段排查病因‌。

2.‌复杂心理问题需专业干预‌:经心理援助热线评估后建议转诊,或心理咨询无法处理的严重心理障碍‌。

(四)特殊人群需针对性诊疗

1.‌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厌学、拒绝社交、情绪极端化(如长期易怒或过度沉默)等行为,且家庭或学校干预无效‌;存在发育行为问题(如自闭症、多动症),需专业评估和康复训练‌。

2.‌老年人群精神异常‌:突发性格改变(如多疑、暴躁)、记忆衰退(如反复迷路、遗忘)、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下降,需排除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精神疾病‌。

简单来说,如果情绪/行为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或有自杀风险、需要药物治疗,以及孩子/老人出现异常表现,都应及时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谢谢!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参加,也感谢在座嘉宾莅临本次新闻发布会。谢谢大家!

来源:省卫健委医政管理处、职业健康处、宣传处

一审:陈素玲、沈炜玉、叶晶晶、洪涛

二审:黄新珠

三审:宁永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