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重构着传统航空经济版图,更为高等教育体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契机。

4月3日,随着福州英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竞得福州竹岐直升机场地块,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正式成为省内唯一拥有机场的高校。同时,学院谋划成立的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也即将启航,为福建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福州竹岐直升机场

从产业学院到自有机场:福外构建低空经济全生态链,助力福建省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行业输送兼具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尖端人才。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的建设,绝非单打独斗,而是汇聚了多方力量。

学院与省内外的航空、通航及无人机行业组织及相关企业携手,打造福建省低空经济行、企、校命运共同体,全方位赋能福建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前行。

合作单位涵盖了福建省航空学会、福建省通用航空产业协会、福建省无人机行业协会等多个行业协会,以及福建省中飞航空有限公司、福建省中京无人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为产业学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0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将采用“专业和平台共建、课程和师资共融、实践和就业共促、人才和成果共享”的多元共通发展理念。通过“行业认知+行业基础能力培养+学科竞赛+场景实训+行业应用”的“五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学院根据不同企业的领域,设置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等多个产业班,围绕福建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及相关细分领域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具备技术研发、数据分析、跨域协作、场景执行、国际标准适配、智慧城市融合的低空经济人才

02

共建课程与师资

学院将与企业共同构建产业班课程体系,根据低空经济行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迭代更新、产业发现需求等因素,动态调整教学课程体系。校企共同研发案例库,并以真实数据、真实案例参加教育领域、产业领域相关高水平竞赛。

同时,形成校企互派人才的良性循环制度,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企业选派领域专家到校担任产业班业师,强化产业学院课程的实践性。

03

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学院将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用平台。校内研究中心持续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提升研究中心服务社会的能力,助力区域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将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设计涵盖研发、生产、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实习内容,实现“教育链—产业链”无缝对接。

学院还将依托自身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密切关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动态,依据产业链要求,为行业、企业提供定制化人才,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推动成果转化、制定行业标准。同时,积极推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一体化培养模式,确保学生就业即上手。

今年3月3日,闽侯县委书记吴永忠一行实地调研竹岐直升机场、低空经济产业园规划地块,明确指出低空经济是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引擎。闽侯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将谋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提升完善竹岐机场等基础设施,这与学院的产业发展规划高度契合。

而福外坐拥的竹岐直升机场,不仅是福建省首家通用航空机场,也是华东地区通用航空的标杆机场,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未来,随着竹岐机场的交付使用和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的正式成立,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将实现教学场景的全覆盖——从无人机设计、组装、检修、调试及飞行等,学生都能够在真实产业环境中完成学习。

相信,在学校的大力投入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必将成为培养低空经济领域人才的摇篮,助力福建省低空经济展翅高飞,创造无限可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