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福建省卫健委召开“福建省正式启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新闻发布会。


福建省卫健委医政管理处处长洪涛,省卫健委职业健康处副处长叶晶晶,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康复中心心理治疗大组长、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王佳魁,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援助热线技术主管郑小星出席发布会。省卫健委宣传处处长宁永鑫主持。

我省全面开通“12356”

24小时在线

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确定为“儿童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要求各地在‌2025年5月1日‌前完成心理援助热线“12356”全国统一号码整合‌。

目前,我省全国心理援助热线号码“12356”已全面开通,全省共配备120名热线咨询员,提供全天候24小时在线服务。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省范围内拨打“12356”即可接入,无区号限制、无通话费用;同时也为群众保留了通过加拨区号来寻求指定地区心理援助热线机构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希望接受福州市的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只需要在“12356”号码前加拨区号0591。

热线由具备相关资格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接听,并有专家对服务情况进行督导;热线还与110、120等部门建立“心理-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对高风险个案快速转介处置。

从4月7日起,各设区市原有心理援助热线与“12356”双号并行1个月,逐步引导群众适应新号码。

医护人员、教师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职业人群面临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2024年全省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项目共调查11个行业、10704名劳动者,调查对象中存在职业紧张问题的占19.2%、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的占32.8%、有中度及以上抑郁状况的占16.9%、有中度及以上焦虑状况的占6.7%。

医护人员、教师、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劳动者及新兴职业群体(如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为应对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挑战,我省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推动公立医院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设置,重点覆盖职业人群密集区域。鼓励在职业人群集中的社区和工业园区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站,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二是做好“12356”心理援助热线的运营,提高接通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劳动者“求助有门”。

三是强化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在每个县(市、区)至少组织一场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工业企业集中区域增加讲座场次。计划4月至11月期间在全省举办超过110场次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四是结合不同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特点,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和宣传活动,提高职业人群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出现这些情况可以拨打“12356”

个人因失业、婚姻家庭出现变故等事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难以自我调节的情况下,都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它的服务对象范围主要包括

1.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个体,例如因学业、职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引起的情绪困扰无法自我舒缓的时候;

2.处在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例如个人因失业、婚姻家庭出现变故等事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难以自我支持的时候;

3.当产生自残自杀冲动无法通过自我调节缓解的时候;

4.寻求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个体,例如想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日常压力的时候。

这些情况应尽早就医

症状严重且持续影响生活

1.‌长期情绪异常‌:抑郁、焦虑等情绪持续超过2周以上,伴随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能力‌;出现幻觉、妄想、思维混乱或认知功能显著下降(如记忆力、判断力减退)等精神疾病典型表现‌。

2.‌行为异常或失控‌:频繁出现自残行为、攻击他人、过度酗酒或药物滥用等危险行为‌;社交功能严重受损,如长期闭门不出、拒绝与人沟通、无法维持正常人际关系。

存在自杀或自残高风险

明确自杀倾向‌:反复出现自杀念头,甚至制定具体计划,需紧急医学干预‌;有自杀未遂史或自残行为,且近期情绪波动加剧,风险显著升高‌。

需要专业医学治疗

1.‌需药物治疗的病症‌:确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需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的疾病;因躯体疾病(如甲亢、脑部肿瘤)导致的精神异常,需医学手段排查病因‌。

2.‌复杂心理问题需专业干预‌:经心理援助热线评估后建议转诊,或心理咨询无法处理的严重心理障碍‌。

特殊人群需针对性诊疗

1.‌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厌学、拒绝社交、情绪极端化(如长期易怒或过度沉默)等行为,且家庭或学校干预无效‌;存在发育行为问题(如自闭症、多动症),需专业评估和康复训练‌。

2.‌老年人群精神异常‌:突发性格改变(如多疑、暴躁)、记忆衰退(如反复迷路、遗忘)、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下降,需排除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简单来说,如果出现危害身体健康的情绪或行为,并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或有自杀风险、需要药物治疗;以及孩子、老人出现异常表现,都应及时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就诊。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刘伟芳

编辑:林淑婷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