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哥,钱都收到了吗?如果还有什么问题,随时跟我联系。”3月31日一早,南江县检察院检察官蒲周臣打出一通回访电话,电话那头,冯某某十分激动,“都收到了!多亏了你们的调解,不然还不晓得要等好久。”

2013年,张某某、彭某某夫妇向冯某某借款16万元,因未按期偿还借款,冯某某起诉后,法院判决张某某二人偿还借款并支付利息,冯某某于2016年开始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因利息计算方式、起始时间节点等问题产生严重分歧,也导致本是亲戚的双方变得敌对。冯某某于2024年11月向检察机关申请执行监督。

为促进双方矛盾纠纷化解,去年年底,检察官组织社区干部、公益律师等召开“院坝”听证会,通过“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引导双方达成了和解,这起长达10余年的民事重复信访申诉积案彻底化解。

解“法结”化“心结”。近年来,巴中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民事检察监督职能,以“如我在诉”的法治理念,将矛盾纠纷化解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有效助推了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落地落实。

针对支持起诉、生效裁判监督、执行监督案件的不同特点,全市检察机关按照民事检察“和解五法”,即背靠背法、并案化解法、利益平衡法、情义融合法、借力化解法,建立了“上门式”定时定点公开听证、司法救助联动解决争议、跟踪回访、“检察+邻里”等工作模式,以最低的司法成本取得最大社会稳定效果。2024年以来促成81件民事案件息诉息访,为困难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金11万元,公开听证数量同比增长1.8倍。

在巴中,“小案不小办”的工作理念不断落地生根。去年以来,巴中检察机关聚焦民生福祉,充分履行民事检察职能,持续加强民生领域司法保障,共办理涉住房、养老、债权等民生类民事监督案件350件,制发涉民生社会治理检察建议7件,促成当事人和解63件,以检察监督“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对于家庭内部争端、邻里纠纷、集体土地争议等身边案件,当事人的举证能力较弱,但我们在办理中不因案小而区别对待。”巴中市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介绍到,全市检察机关积极运用询问、鉴定、勘查现场等多种调查手段,最大程度查明案件事实,去年以来对85%的民事“小案”开展了调查核实工作,固定补强关键证据,提升案件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精准度。“譬如在某房屋租赁纠纷案件中,检察官调查走访并咨询行业主管部门,发现法院认定事实错误,发出再审检察建议获法院采纳。”

2023年,李某等9人受寇某某雇请,在通江县某村工地上从事打地基、修路等劳务,工程结束后,寇某某应支付李某等9人3.6万元工资一直未支付。

2024年1月,通江县检察院收到县司法局移送的李某等9人追索劳动报酬线索。详细了解案情后,承办检察官认为该案虽然涉案金额不大,但李某等人仅有寇某某联系电话,无相关身份信息,不符合起诉条件。检察官经调查核实,寇某某系重庆铜梁人,遂奔赴重庆铜梁,积极协调当地公安机关,为案件当事人调取了寇某某的身份信息,该案最终得以成功起诉。2024年5月,寇某某与李某等9人达成和解,确认支付李某等9人劳动报酬的事实和时限。

以“小案”办理为切入口,加强与法院、公安、司法、人社、工会、残联等部门的协作配合,2024年,巴中检察机关联合10部门开展“巾帼暖人心”专项行动,办理妇女权益保护支持起诉案件18件;支持劳动者起诉讨薪105件,帮助追回薪资200余万元;对22件涉残疾人、妇女保护案件快速办理,为12名涉案当事人协调落实社会帮扶政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巴中检察机关将始终聚焦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将群众关心关切的“小案”办好,真正把检察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源自|川观新闻

巴中检察新媒体工作室

(2025年第61期)

联系邮箱|2103609630@qq.com

了解检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