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蒋林林

听到“元宝山”,很多人觉得似曾相识。但被问起元宝山在哪?能说清楚的人却不多。

不久前,记者走进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登上该县境内的元宝山,在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负责人邓敏敏的陪同下,探访这片慕名已久的大苗山秘境。

元宝山地处广西北部山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城北60公里处,因状似金元宝而得名,属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地带,主峰青云峰海拔2086米,是广西第三高峰。它所处的地层是广西最古老的陆地,因此也有“广西祖山”之称。


元宝山冷杉所结球果。蒋林林摄

山林好熊出没

“雄、奇、险、幽、秀、野”,有人用六个字概括元宝山和贝江一带的自然景观,而邓敏敏更侧重于介绍保护区的前世今生。

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20.7公顷,其中核心区2019.8公顷,缓冲区971.5公顷,实验区1229.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元宝山冷杉及其生境和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前身是元宝山水源林保护区,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中心机构于2021年正式成立,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此前作为县林业局下属二层机构。中心下设白竹、白坪、高坪、寨劳4个管理站和小桑、乌吉2个管护点。

保护区保存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依海拔由低到高分布着常绿阔叶林、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山针阔混交林以及山顶山脊矮林,形成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森林生态系统,是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之一,也是广西境内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热带向温带性质过渡的特点,是研究古热带向泛北极植物区系转变以及泛北极区系内的中国—日本向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过渡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植物地理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2年7月15日,元宝山保护区护林员在巡山时发现了熊的踪迹。包括熊的脚印、熊的粪便、熊走过的小路、熊吃剩的果子。通过这些痕迹,结合林区老人口口相传的告诫,身为本地人的护林员都想到了一种动物——熊,它真的回来了!

次日,护林员把5部红外相机安装在发现熊踪迹的山林里,希望能拍到熊的身影。时隔1个月,8月16日,护林员上山回收红外相机时发现有一部红外相机被打烂了,这是有收获了吗?护林员杜真把红外相机中的数据导出,果然,一部相机7月23日拍到熊,另一部7月26日拍到熊从镜头前经过。

护林员杜真拿着被打烂的相机,猜测黑熊的活动情况:“可能是相机的感应灯引起了它的兴趣,它闻了闻,把相机打掉,还用嘴咬,结果把相机咬烂了。”

护林员蒙永珍、潘东华以及元宝山保护区的众多护林员,都是世代居住在元宝山脚下的本地人。他们从小听说山里有熊,甚至有人还亲眼见过。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张,元宝山里能观测到踪迹的熊也越来越少。护林员上一次遇熊,还要追溯到2014年。

元宝山上“熊出没”的话题,让人们纷纷认定,养得起熊的山林就是好山林,大苗山的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元宝山冷杉母树。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室供图

生态好冷杉茂

黑熊只是元宝山上的“明星居民”之一。2023年4-5月,在元宝山青云峰附近海拔约1800米的森林中陆续发现4处、共140多株水晶兰。水晶兰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是一种国家近危级珍稀植物。此次元宝山发现水晶兰是继2018年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水晶兰后,柳州市境内第二次发现该物种。

水晶兰通体雪白,晶莹透亮,犹如冰雕玉琢,高约10厘米,顶部有个花朵,形状酷似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中的豌豆射手。其长在层层叠叠的腐叶中,有些为孤立一朵,有些三五成群。据了解,水晶兰属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尤为苛刻,只有在人迹罕至、阳光稀缺、生态环境非常好且落叶重重的深山丛林里才有机会看到。它不需要阳光就能发芽、开花、结果,因此又被称为“幽灵草”“梦兰花”“冥界之花”。

目前,保护区已知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86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元宝山冷杉和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14种;属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以及兰科植物62种。此外,保护区还保存了23种裸子植物,是广西裸子植物分布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探究已知有大型真菌219种。已知分布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345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有大小灵猫、云豹和林麝等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有大鲵、黑冠鹃隼、凤头蜂鹰、蛇雕、蟒蛇、熊猴、红腹锦鸡、黑熊等42种。保护区还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候鸟种类较丰富,已知鸟类有205种。

但要说到最神秘的物种,那就非元宝山的旗舰物种元宝山冷杉莫属了。在保护区海拔1650米以上的区域,生长着被称为“活化石”的古生植物——元宝山冷杉。它们可称得上是元宝山的“镇山之宝”。

元宝山冷杉是我国独有的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也是我国分布最南端的冷杉属植物,元宝山是该物种在全球的唯一分布地,种质资源极少,属于全球濒危物种,其生长对温度和湿度有严格的要求,尤其对温度要求更为严格,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繁殖力低,天然更新能力和生活力较弱。1998年,元宝山冷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拟定的“针叶树行动计划”列为全球重点保护针叶树种。目前野外种群数量802株,现有母树多数是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老树,非常珍稀,该物种被列入全国极小种群植物拯救工程。

元宝山冷杉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全球仅分布在广西北部融水元宝山,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由于它种群数量小、分布范围极度狭窄,生境环境要求苛刻,保护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工作条件艰苦。

科研人员历经多年对元宝山冷杉的现有种群及其生态系统加以监测和保护。2022年新建占地1600平方米元宝山冷杉繁育救护基地和实验室各1个,更新了采种保育等设备,装上了补光、除虫、自动水肥等设施。同年11月,往基地移植冷杉幼苗2000多株。

同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举行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野外回归活动,在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米的区域回归种植了100株培育6年树龄的幼苗。截至2024年10月,保护区的元宝山冷杉繁育基地育苗2万多株,野外回归元宝山冷杉幼苗1万株,成活率85%以上。

多年开展元宝山冷杉野外回归的经验表明,海拔更高处,植株较易成活。为此,每到合适的时节,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肩挑幼苗,往往要在山路上跋涉两个多小时才到达适宜回归种植的地带。元宝山冷杉幼苗一般生长6年以上才能达到回归条件,野外回归后,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开展回归地野外监测、生境维护等,并减少人为活动对其的干扰。

此外,保护区内山高谷深,溪河众多,是融水县境内主要河流的发源地。邓敏敏说,近年来,柳州市地表水质连续5年蝉联全国第一 ,饮用水质达标率100%,元宝山也有不少功劳。


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室主任罗定明介绍元宝山冷杉的特征。人民网记者 王勇摄

科研好重宣教

从2012年开始,元宝山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元宝山冷杉原生境、资源更新监测保护,人工繁育及野外回归实验,以期扩大其种群数量。

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室主任罗定明从事保护区工作20余年,他长期参与元宝山冷杉繁育工作,见证了收集来的元宝山冷杉种子发芽后,幼苗生长十分缓慢,可能培育三五年还不足半米高,需要用心管护。2022年,保护区获得100万元“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资源拯救建设资金”,用于建设冷杉幼苗保育基地和种子培育实验室,项目投入使用为开展濒危物种的科研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保护区自建成以来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科研保护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元宝山冷杉原生境和资源更新监测,同时进行人工繁育研究,并积极开展元宝山冷杉的野外回归工作。

近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指导下,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合作共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元宝山冷杉幼苗繁育基地和实验室,出版专著2部、共同发表论文约20篇,有效保护和拯救了该物种及生境地。

同时,保护区联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或协助在该区进行了多次的专项科学考察和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多次协助和配合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及区外的科研单位等在该区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多学科综合考察和元宝山冷杉、南方红豆杉、黑熊等许多野生濒危动植物调查及保护生物学、保护生态学研究项目,发表较多论文,并出版专著。

此外,与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共建校外教学教研实践基地,每年到保护区开展野外教学或科研考察约500人次。探索尝试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活动,2024年暑期与广西科学院教育中心共同举办元宝山探秘夏令营活动,师生共50人参加。积极开展自然生态保护科普宣教进校园,与融水思源实验学校共建生态研学基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