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近年来,榆林市大力推动社区工厂建设,将其作为助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的关键举措,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行动,助力搬迁群众实现从“搬得出、稳得住”到“能发展、可致富”的华丽转身。


定边县新乐社区剪纸工厂。资料图

日前,记者走进定边县定边街道新乐社区的剪纸工厂,只见搬迁群众闫彩虹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剪纸创作。她手中的剪刀犹如灵动的舞者,在纸上轻盈跳跃,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便呈现在眼前。今年,已是她投身剪纸事业的第六个年头。

闫彩虹告诉记者:“我是2019年11月份搬到新乐小区的,以前在家主要靠种地为生。来到新乐小区后,社区通知说这里有剪纸工厂,为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我们在闲暇之余既能有份工作,还能学习一门手艺。”

定边街道新乐社区作为定边县18个乡镇、1787户搬迁群众的安居之所,积极通过政府帮扶、电商培训等多元化手段拓宽就业渠道,助力移民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当地秉持“移民搬迁建社区、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的发展理念,成立了宝定协作定边剪纸艺术工厂。该工厂占地1140平方米,总投资400多万元,不仅为搬迁群众提供技术培训与就业机会,还大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工厂已吸纳80名搬迁群众就业,其产品畅销上海、西安等地。

定边县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苏涛介绍:“我中心与各乡镇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台账,动态监测就业信息,通过多种渠道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在全县7个百人以上安置点设置了就业服务窗口,针对800人以上安置点,制定了‘一区一策’帮扶方案,并派驻工作队,确保群众搬迁后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从“搬得出、稳得住”到“能发展、可致富”,让群众在安居乐业中迈向更美好的生活,一直是榆林市就业工作努力的方向之一。位于佳县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湾社区的黄土地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社区工厂,是另一个生动实例。

3月14日,记者来到工厂,看到搬迁群众刘店英正熟练地将生产线上经过拉伸的挂面进行晾晒,整个加工车间弥漫着面香。刘店英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我在这儿工作好几年了,平时主要负责制作挂面,从和面、醒面到最后的拉伸成形,每个步骤都得认真对待。在家门口上班太方便了,一个月挣400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感觉日子很有奔头。”


刘店英将拉伸成形的挂面摆架。陈静仁 摄

佳县共建有3个易地移民搬迁社区工厂,其中金沙湾社区作为规模达600户以上的大型社区,配套建设了杂粮加工与艾草加工两个社区工厂。这两个工厂有着鲜明的优势:一是技能门槛低,二是用工需求大,这与搬迁群众的就业实际高度吻合。目前,全县的3家社区工厂已带动109名搬迁户实现就业,其中52人实现了长期稳定就业,57人通过临时用工的形式灵活就业。

佳县发改局副局长刘世林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社区工厂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深化与市场的紧密对接,积极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持续加大对搬迁户的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搬迁群众竞争力,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榆林日报 记者 陈静仁 李杰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强小强 责编 李治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