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太原又上本地热搜榜了。

清明除了扫墓,也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但今年太原部分西山景区却发布了闭园公告。

那一举措不仅引发了部分本地居民的不满,更是引发了外地游客的斥责和谩骂。

有人指责那时政府“懒政”、“一刀切”,认为那样的措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游玩计划。

然而,他们似乎忽略了那些日夜守护在山林间的护林员,那些连日扑救山火而疲惫不堪的消防员,以及那些被无情烈火吞噬的树木。



今年太原的天气格外干燥,相比去年,降水量减少了40%,火险等级持续处于红色预警状态。

东西山植被密集,坡度陡峭,一旦起火,火势极难控制。

另外,清明节期间,祭祀用火和游客野炊等活动频繁,仅去年同期就曾引发6起山火。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政府不得不采取封山措施,以避免山火毁坏林木、古建,保障游客的安全。

尤其是太原乃至整个山西,地上古建数量众多,占到了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那些古建多为木质结构,一旦起火将难以控制,甚至一不小心还会烧掉上千年的文物遗存。

正是基于多种原因,太原市政府不得不做出了“封山护林”的措施。



然而,一些人却对这一举措不理解,甚至在网络上发表批评言论。

他们只看到了社交媒体上的抱怨和不满,却没有看到火灾背后的危险和消防员的辛勤付出,甚至还有生命付出。

那些指责政府“懒政”、“一刀切”的人,是否想过,如果政府不采取封山措施,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古人云,“防患于未然”,难道非要等到山林被烧光,人们才后悔莫及吗?

其实现如今东西山上也没什么好玩的,远没有盛夏时节好玩。最多也不过龙山和天龙山的石窟,杜儿坪的桃花沟还好些。

其他的地方还处于春生萌动阶段,没有大片的绿,也没有一派的盎然和生机。



反而太原市区里的一些景观,倒是可圈可点的。

汾河百里画廊,从汾河水景到汾河湿地公园,生态与生机自然过渡,风景如画,每一段都值得细细品味。

尤其是汾河湿地公园的海鸥集群,已经成为太原市民的重要打卡地,也是一番别有情趣的旅游胜境。

晋阳湖作为华北最大的人工湖,拥有万亩生态区,足以容纳你的“诗和远方”。

太山植物园内有2000多种植物,也是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

还有商务区的五大场馆,省博物院,太原古县城,晋祠,蒙山大佛等景区,也是出游踏青的好去处,为何非要上山呢?





不管是在太原,还是全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防火从来都不是一场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共同的责任。

要知道,在去年太原的山火中,有85%是人为引发的。

且每一场火灾,平均要消耗200万元的救援资金;另外每一棵被烧毁的树木,需要10年才能恢复。

这是多么扎心的数据。

但是当山火无情地吞噬着森林,当消防员们日夜奋战在火场一线时,一些人却还在键盘上敲打出“懒政”“一刀切”这样的字眼。

不知道是何居心?也许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吧!



以文史君之见,短期封山是必要的,这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的负责。

我们不能总是和大自然闹别扭,不能总是用侥幸心理去挑战生态的底线。

对于那些破坏防火规定的行为,必须严惩不贷;引发火灾的,必须承担全部救援费用。

造谣“懒政”的,建议去火场当一天志愿者,去亲身体验一下消防员的艰辛与付出。

太原的青山,不需要虚伪的“键盘侠”,需要的是有责任感的真市民。

那些指责政府的人,不妨先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那些护林员和消防员的辛勤付出。

去体会一下那一棵棵被烈火吞噬的树木,去理解一下政府封山背后的良苦用心。

等你们能对着烧焦的山林说出“都怪政府没封山”时,再来谈“懒政”吧。

在此之前,请先问问自己,为防火,你做了什么?

读者们,关于“清明节期间太原封山”,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