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婚假、丧假等这类假期一般是3天,但是在古代婚假、丧假时间都很长,尤其是丧假,官员无论官职大小,足足有3年的时间,叫作丁忧。
在丁忧期间,官员停职专心在家守孝,每天还要穿着孝服静心思过,不能参加娱乐活动,直到期满才能恢复官职。
然而在乾隆时期有一个最倒霉的进士,刚中进士母亲就去世,他不得已回家守孝,结果这孝服一穿上就穿了24年。
这是怎么回事呢?
古代丁忧制度
古人尤其注重孝道,从汉代开始就开始专门对于丧假做了规定,无论大小官员只要父母去世,都必须在得知丧事后马上报告给朝廷,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27个月。
在丁忧期间,官员不能进行娱乐活动,比如参加什么庆典之类的,不能让人看到你太过开心。
此外也不能进行婚嫁之事,甚至连孩子都不能生,要不然会让别人觉得你并没有真心为失去父母而伤心。
值得注意的是,丁忧是必须辞官的,这时候就会有人顶替你的位置,等你结束丁忧时才能重新回归,或者给你安排新的职位。
原本是为了孝道而实行的制度,也会让一些官员不满,因为比起为父母守孝,他们认为自己的前途更重要。
如果这时候被别人乘虚而入,那自己以后的前途就堪忧了,于是有些人会隐瞒父母去世的消息。
对于这种情况,朝廷自然是不允许的,清代时还规定,如果隐瞒父母去世消息不报,不为父母守孝,立马就革职处置。
但那些遵纪守法、心中怀着一腔热情的官员确实被丁忧制度改变了仕途,比如著名诗人李商隐。
起初李商隐因为才华斐然被当朝宰相令狐楚喜爱,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一起读书,亲自将他官场通用的骈文写作技巧,后来李商隐还和白居易成了忘年交。
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并且加入王茂元所在的李党,从此开始他曲折的为官之路。
虽然他诗文不错,但当官确实是没能力,在灵宝做县尉时就因为解决不好百姓的赋税问题而离职。
他回到长安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本以为这是个转折点,能让他回到官场,没想到母亲恰在此时去世了。
按照律法他必须辞官回乡为母亲守孝,他一回家李党在朝廷中得势,他却没机会分得一杯羹。
等他为母亲守孝三年结束后,他的岳父王茂元也病死了,他不得已又得守孝三年。
6年过去,官场早就风云变幻,他又站错了队,妻子又在此时离世,让原本就走下坡路的李商隐跌入谷底,再也没能起来,
碌碌无为七八年后他就到了退休的年纪,只好罢职回乡闲居。如果没有遭遇6年的丁忧,或许他的仕途不至于这样曲折又没有太大功绩。
而比他还惨的就是清朝的王培铸,31岁才考中进士,结果在放榜第二天就得知母亲去世,不得不回家守孝。
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这孝服一穿上就脱不下来了,足足穿了24年,送走了8个长辈。
最倒霉进士王培铸
得知王培铸的遭遇,大家都忍不住称他为“最倒霉的进士”,他在31岁时考中进士,结果到55岁还没能当上官。
这王培铸是乾隆时期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里,从小就享受着优渥的生活。
不过在古代商人虽然很有钱,但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士农工商是最低的等级,于是很多商人就想着靠科举改变自家的社会地位。
王培铸家就是这样想的,因此从小就请名师来给他教学,各种四书五经、古籍典故也是信手拈来。
他一路的考试也算是顺利,21岁时就考中了秀才,之后参加三次乡试中了举人,他乘胜追击继续备考会试考进士,在他31岁这一年终于高中二甲进士。
考中进士后当官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了,王培铸和家人都幻想着以后靠着王培铸的管制昂头挺胸走在路上。
然而可能是乐极生悲,在殿试放榜的第二天老家的急件就送到了王培铸手里,王陪住打开一看,两眼一黑,上面写着:母亲郑氏病故,速归家。
没办法,法律规定隐瞒父母去世不报,就会受到处罚,而且王培铸还是家里的独苗,因此他只能上报请求回家为母亲守孝。
在家守孝的王培铸忧心忡忡,但也没办法,其父王穑文也内心焦灼,思考着要续弦的事情。
这并不是王穑文早就有心另娶,是因为王家虽然家财万贯,但人丁并不兴旺,他这一代只有两个儿子,到王培铸这一代也只有他一个独苗。
王穑文一直想着多生几个,可是迟迟没有成效,郑氏还去世了。
好在守孝制度只是约束晚辈,夫妻之前没有规定,于是在郑氏去世一年后,王穑文又迎娶了寿氏。
可没想到,寿氏竟然没两年又去世了,这对于王培铸来说是晴天霹雳。
原本他为郑氏的孝期刚要过,这寿氏作为继母去世他也要为其守孝,于是王培铸的孝服就没脱下来,也不能去申请官职。
这王穑文不信邪,一年之后又娶了孙氏,没想到王家的儿媳就像被诅咒了一样,孙氏才来了一年半又去世了,王培铸的孝期又延长了。
此时王培铸已经到了中年,心中想必是万念俱灰,对父亲王穑文的怨念是很深的,没等他发作王穑文也因为多次丧妻之痛心力交瘁去世了。
原本就要结束的孝期又续上了,王培铸是有苦难言,只能将精力放在经营家中产业中。
此时看王穑文去世,王培铸的祖母也发动了小心思,看他叔叔没有子嗣,极有可能绝户,于是做主将王培铸过继到叔叔名下。
此时王培铸还在为亲生父亲王穑文守孝,他想着等这个孝期结束,或许就能去任职了,谁承想他就没有当官的命。
在孝期快结束的时候,叔叔的妻子,也就是婶母去世了,此时叔叔和婶母已经是他名义上的父母,所以他又要为婶母守孝三年。
一年后叔叔也像王穑文一样续弦,结果继室也在一年后病逝,继室的孝期刚要结束叔叔又去世了,王培铸的孝期又自动续期。
到此时王培铸已经连续服了21年的孝期了,王培铸中进士的同期早就是朝廷里的老人了,他还没有上班一天。
有人觉得到这里他的孝期也应该结束了,可是老天爷似乎并不想他去当官,于是在孝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他的祖母也仙去了。
到此时,王培铸已经连续为第8位长辈守孝了,他也从王家的小孙子成了王家的大家长,好在他在中进士之前就已经娶妻生了三个孩子。
因为连续24年守孝的事情,王培铸名扬天下,此时皇帝已经是嘉庆了,嘉庆对他很是同情,等他孝期刚过就下令给他授官。
可是为官之路蹉跎了这么多年,王培铸也失去了当官的欲望,只想专心在家经营自家的产业,将自家生意经营得如火如荼,活到了82岁。
参考信息:杭县徐珂著. 清稗类钞 第24册 廉俭 狷介 豪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