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雪峰一句“法学值得选”让法学专业分数高涨,无数人涌入法律赛道,却鲜少有人揭开行业真相:过去三年,中国律师人数以每年超10%的速度增长,但人均办案量却持续下滑。
“75万律师争夺有限案源”正在成为行业底色,法律人的职业焦虑愈发真实:名校海归挤满红圈所简历池、客户对服务性价比锱铢必较、律所晋升严卡学历门槛……毫不夸张地说,法律人正站在职业选择的分岔路口。
而有些同行,却早已在喧嚣中找到一条静水流深的路。
那些律所主任
不会明说的“潜规则”
对于红圈所、大型律所来说,以硕士为起点才是常态。
经济下行,红圈所挑人的标准愈发严苛——一般来说,无论是寻求实习生还是律师助理,都基本上不考虑除五院四系、上游985院校以外的学生。大型律所更甚,对新进律师的要求基本上以重点院校的硕士为起点。
想要进入知名大所、办大案挣大钱,学历已经逐步成为必要条件——中国司法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硕士研究生学历律师已达12万余人,占律师总人数的20%左右。
数据显示,这部分精英群体不仅掌握着82%的头部案源,更创造了行业过半的创收贡献值——完美契合“二八定律”。在红圈所人才遴选中,硕士学历持有者的入围率较本科群体高出3.2倍;在重大商事项目竞标环节,拥有硕士背景的律师团队中标概率提升至64%。
而接下来的几年势必将成为学历门槛重构的关键周期:司法考试报考新规明确,2018年4月后入学的非法本考生,必须持有法律/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备三年法律实务经验方可报考。
这是实打实的执业领域准入门槛限制。
显然,当执业准入与学历水平形成深度绑定,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已从职业增值选项演变为生存必需。——学历竞争的“马太效应”正在加速形成。此刻的学历升级决策,实质是在争夺未来十年行业洗牌中的战略制高点。
名校滤镜加持
实务派都在“精准镀金”
业界的共识之一便是,进入“五院四系”这样的政法类名校,等于更有竞争力的就业机会。
每个人都有“名校情结”,因为这是我们对一个人形成初始印象的关键,大家会借助“标签”去给对方“打标签”,由此快速判定对方的真实水平和段位。
比如,当客户知道会见的律师是毕业于五院四系的法学硕士,是不是信任度会高些?会下意识地相信他能处理好自己的案子?
从某种程度上,名校学历的背后是办案能力的体现。
这也是大多数人首选名校的原因所在。不但能弥补年少时的考学遗憾,还能刷新自己的最高学历,在递出名片的那一刻多一份背书、多一份底气。
更重要的是,它能切实反哺、提升律师的专业水平。数据表明,以华东政法大学等为代表的政法名校毕业生是更受律师事务所欢迎的——因为足够专业、踏实肯干,也就足够“好用”。
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如何“从螺丝钉做起”,在案卷打磨、客户沟通中快速积累实战资本。
在顶尖学府跟着法学大佬们学习,还有业界久负盛名的精英律师亲自带教,便是在不断试探法律服务水平的上限、探索法律服务的边界;在这个更大的场域里,每个律师的执业机会都将得到扩展。
某次行业论坛上,一位中年律师的发言就引发了深思:“我花了三年读全日制硕士,同事却用周末去某名校读完同等学力申硕项目,现在他已经成了团队里最懂合规的人。”
但对大多数法律从业者来说,脱产学习显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做法。
华东政法大学就为高进阶人才量身定制了在职硕士学位深造项目——『法律与商业管理班』,学制两年,在职能读、非法本能读、不用考研也能读,符合条件就能拿国家认可、学信网可查的硕士学位,让你的学位“镀金”物超所值。
扫码咨询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
免脱产、免试入学华政
两年即获法学硕士学位
作为软科评定的中国政法类大学TOP2,华东政法大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就有20余学科上榜,其中法学和知识产权更是进入独一档的A+行列。
事实上,官方对律师的学历本就是持有立场的,即认为拥有更高学位的律师可以通过更短的时间达到专业水平。
2019年,司法部官方发布了《关于扩大律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和评定机制试点的通知》,明确提到:“具有法学博士、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学士学位的,应当在相关专业领域分别连续执业3年、5年、7年以上。”
只要足够敏锐,就不难捕捉到关键信号——从长远来看,更高的学历会带来更多职业竞争优势,甚至提高了职业发展的上限。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的含金量、权威性自然无须赘述。那么,要拿到这张含金量满满的硕士学位证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此次法律与商业管理班采取先入学后考试的招生模式,学制仅两年,完成必修课程、修满学分并通过考核后,即获颁华东政法大学授予的、在校内有备案的结业证书。符合条件后,便可申请学信网可查的硕士学位,参加每年5月举行的统一申硕考试。
硕士学位证书申请条件
完成必修课程、修满61学分,校考及格
课程形式灵活,周末、节假日、线上线下都能学。
通过全国同等学力申硕统考
法律综合、外语统考60分及格,英语难度等同于大学英语四级,学科成绩单科保留4年,考前配备专业辅导老师
完成3000字小论文公开发表,并通过论文答辩
校内、校外导师手把手指导,不要求核心期刊
与其在红海里苦苦焦虑和挣扎,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用最小成本撬动职业杠杆——当你还在纠结“辞职读研”还是“硬扛内卷”时,清醒的人早已算清了这笔账:
周末上课,不耽误接案晋升;
免试入学,本科有学位即可申硕;
硕士学位效力不减,竞聘、升职一视同仁。
扫码咨询华政硕士学位
博导+红圈所合伙人领衔
打造法商融合高级课程
法律职业的“蛋糕”正在被不断做大,金融、财税、管理、“互联网+”、人工智能……要突破这样的专业壁垒,法律人要做的,便是将自己“锻造”成复合型人才,甚至是“万能型”人才。
我们不是不理解你的犹豫:案源压力、家庭责任、时间碎片化……但或许,是时候换个视角进行思考了。
当行业进入“精耕期”,市场真正稀缺的、客户真正需要的,是既懂法律条文、更懂商业逻辑,既有专业深度、又有资源广度的律师。
而这些能力,华政的课堂恰好擅长“打包传授”——从教授20年执业经验中提炼的谈判心法,到校友推荐的专项案源,再到硕士学位证书背后隐藏的晋升“绿色通道”。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与商业管理班的课程不仅涵盖了民法学、刑法学等法学理论与实践基础课程,还包括吸收财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实务课程。
课程设置直击复合型人才学习刚需,从基础的法律文书撰写、谈判技巧、案源开拓模块,到资深律师亲授的“变现秘籍”、办案方法论,抑或是跨界导师提炼的商业底层逻辑,面面俱到。
扫码咨询华政硕士学位
在师资队伍上,除了校内名师,我们也从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的校外师资力量,由学校颁发聘书。
实战派导师在课堂上随手翻开最新判例:“这个案子我们团队上周刚开完庭,法官的关注点其实是……”
——这样的场景在华政法商融合班的课堂上比比皆是,比起理论推演,市场显然更愿为“带着实战温度的知识”付费。
校内共7位讲师,
其中有5位是博导
杨兴培: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法学的研究与教学,兼任上海市刑法研究会理事
王迁: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
朱应平: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
刘竞元:华东政法大学法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
张卓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教研室主任,人权研究院副院长
郭志远:华东政法大学“经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王捷: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法制史教研室主任
校外共9位讲师,
都在各自领域占据头部地位
李洪积: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连续五届蝉联钱伯斯争议解决(诉讼&仲裁)领域“业界元老”;LegalBand“中国诉讼律师第一梯队”第一名
徐菲繁: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办公室主任,2024年度LEGALBAND“客户首选中国女律师15强”,代理的“某大陆”游戏改编权纠纷案入选2020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
邓海虹: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从事审判及律师代理工作31年,原国家二级法官,曾任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最高检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
莫琼:法官出身的战略落地顾问,具有近20年咨询辅导经验,相继支持了上百家企业的管理改善
李宇: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参与《民法典》立法工作,《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统稿人之一
李近宇: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专家委会副主任,前微软资深律师及大中华区合规总监,ISO/技术标准委员会309(制定组织治理和合规标准) 中国代表团成员
林一斌:清华大学总裁班、中山大学总裁班特约讲师或特聘讲师,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贺斌:里斯战略定位高级研究员,里斯中国克里夫企业增长中心咨询老师,从事定位理论研究与实践多年
徐薇:北京财得得创始人,曾任中国网财经中心副总、永辉超市财务总监,北大、清华、南开商学院企业讲师,多家上市及高速成长型公司财务顾问
(学员课后合照)
扫码咨询华政硕士学位
华政校友圈=资源枢纽
打造律师的“第二专业知识”
华政的学员群里,经常发生这样的对话:
“急需长三角知产律师合作,求推荐!”
“我们所有个涉外并购项目,哪位同学熟悉新加坡律所?”
——在这里,学历提升与业务拓展悄然同步发生。
某位律师后来在课间分享会上感慨,“这些资源如果自己搭建,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
这种默契,在上海法律圈绝非偶然:华政校友网络覆盖了本地律所、司法机关,以及无数企业法务部。当你在模拟法庭和同学争辩某个条款时,或许不会想到,对方将来可能就是坐在审判席上的人。
为什么华政的校友圈看起来特别“有用”?
不同于传统研究生项目,华政法律与商业管理班的学员,早就通过课堂小组作业形成“战时联盟”,这是比行业会议更“敢说真话”的信任场域。——法律圈没有孤岛,除非你主动切断连接。
(往期学员好评)
扫码咨询华政硕士学位
当下次有人疑惑“为什么他们总能接到好案子”时,或许答案就藏在华政某个周末课堂的课表里。
行业洗牌期,与其站在十字路口不知所措,不如用华政硕士学位为履历加码——这里没有虚妄的“镀金”,只有实打实的学科实力、校友资源与职业跳板。
适合人群
● 需要培养、提升法商思维的企业家、创业者、公司管理者
● 需要提升法商思维的国企、央企、民营公司法务合规知产等部门高潜人才
● 合资或外资企业大中华区法务合规知产等部门高潜人才
● 对法学充满热忱,希望进入法律赛道的人才
● 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强个人竞争力,但是工作忙碌缺乏时间精力参加全日制学习的人员
● 希望通过获得硕士学位来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升职、跳槽及进一步深造读博的人员
教学特色
多维辅导机制:
从申硕到法学综合专业课再到英语辅导全覆盖,导师进行一对多学位论文指导
班主任负责制:
每期学员均配备班主任入群保驾护航,全方位提升学习效率及质量
本期新增福利:
价值¥7960的专业机构申硕辅导
①入学摸底考试,定制学习计划
②专注国考的资深专家讲师带学
③专业辅导老师全程答疑
④班主任全程回访,一对一督学
⑤入学/课后/阶段模拟测试,服务至考试结束
附赠:海量申硕辅导干货资料包(包括同等学力通关宝典、内部纸质版教材、法学综合历年真题精解、英语真题+高频词汇+写作模板+备考指南等)
报名信息
报名截止时间:
2025年5月10日
开班时间:
2025年5月17日
上课地点: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上海市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
名额有限,扫码咨询更多详情
按照报名顺序优先录取
往期风采集锦
学校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于一九五二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为中国法学界最权威的“五院四系”之一,华政在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学术实力,也是中国华东地区最 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法学高等教育机构。多年来,华政遵循“笃 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发扬“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 中卓越”的精神,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 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法学 教育的东方明珠”。
学校自1981年起创办研究生教育,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五强;2016年学科 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获评A级。1995年获批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18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法律硕士专业获评A档。研究生教育基本形成了以法学为核心,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共同发展,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协调共进的“一体两翼”格局。
名额有限
扫码咨询更多详情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