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区龙居镇以“美德信用积分”为抓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信用有价、美德可依”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这里,诚信不仅是道德准则,更成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红利”。
“积分超市”兑出文明新风尚。走进龙居镇的美德信用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满了米面粮油、日用百货,还有别具特色的龙居非遗产品,村民正用积分兑换商品。“参加志愿服务能攒积分,孝敬老人也能加分!”村民张大姐展示着刚兑换的洗衣液,脸上洋溢着笑容。
龙居镇将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环保卫生等30余项行为纳入积分评价体系,由村级评议小组按月打分。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发放积分50余万分,兑换率达92%,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银发理发队”剪出温暖同心圆。每到周末上午,龙居镇三里村志愿服务队的“银发理发队”都会准时出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们带着工具包,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孩子们在外打工,这些志愿者就像自家闺女一样贴心!”75岁的李奶奶摸着新发型连连称赞。
这支由三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牵头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已吸纳10余名村民加入。除了理发服务,他们还根据季节开展踏查、除雪活动等“微公益”行动。服务时长可折算为美德积分,形成了“做好事—得积分—再奉献”的良性循环。
非遗传承人用“良心丸”守护诚信底色。龙居丸子是龙居的百年非遗美食,传承人杨东亮始终坚持“精选料、足斤两”的底线。他坚持选用新鲜食材,每颗丸子都严格把控分量,绝不以次充好。疫情期间,尽管成本上涨,他仍坚持向抗疫一线和困难群众免费赠送丸子,用行动诠释“良心丸”的真谛。如今,他不仅手艺传好,人品更好,不仅本人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更是带动更多人传承着诚信美德。“老手艺要靠真诚信传承。”杨东亮的话道出龙居人的共同信念。
龙居镇通过“美德信用+基层治理”“美德信用+志愿服务”“美德信用+非遗传承”的多元实践,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乡村善治模式。以积分制量化美德行为,打通“道德”与“收益”的转化通道;政府搭台、群众参与、典型带动,实现信用建设从“要我守”到“我要守”的转变;深挖非遗中的诚信基因,让传统技艺成为美德信用的活态载体。(大众新闻记者 杨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