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广东网友发帖,前些天收到家里族长的通知,说家里的祖祠要重新建造!预算费用要200万。
我们整个家族的人口才200多人。每个丁口要出1500元,大概30万,剩下的170多万,就叫这些出门在外的自由捐款。我看了一下,有些比较大的家庭人口都有28人,他这家要出按照没丁出1500元,都要出42000元,还是比较辛苦的!大家说说,劳民伤财的,在农村有必要建祖祠吗?
- 此帖一发,迅速引发网友围观和热议浪潮。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七嘴八舌”:
修宗祠堂一般都是村里出了一个特别厉害的身家过亿的有钱人,由他提议,他出一大部分的钱,村民自愿捐几百意思一下,这也是村里有钱人回报老祖宗的养育之恩的好方式,而不是让普通老百姓来平摊,增加负担。
有些族老就是奇怪,年年都有新花样,修祖坟,修宗祠,修水口庙,修村道,修族谱。年年捐款,摊派。
200多人建200多万的祖祠,不切实际。我300人左右的族人,修缮祖祠,每人500元,集资15万左右,事办成。
跟我去年一样,家里建祠堂计划像我在外的要出一大半,别人出1000,让我们在外的出30000,今年清明像我在外的没回家扫墓的处以重罚!有事想着在外的帮忙,清明因路远(内蒙到福建)未回,家族还要罚款!
建祖祠要有大金主,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决策权的问题。大金主有绝对话语权,如果没有大金主,人人都想当家,钱再多也办不好事。
所谓的修祠堂只不过是一些人为了敛财冠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为家族着想,就应该让家族团结扶危济困,修祠堂本着自愿捐款原则,而不是为了个人名利劳民伤财强行摊派。
我们家族的祠堂被火烧残了翻修,没有这么多事,只在家族群里发了信息,需要300万,十几天就把钱凑齐了。
我们老家,正好一百个男丁,每人出一万,最后修祠堂花了一百二十多万。然后落成请客,收礼大概有三十多万,略有高余。
我老家湖南省衡南县前几年也把公共大堂房(也就是祠堂)也拆除重新翻盖了。我们有三个生产队(村民小组)的人,按人头算,每个人3000元(没有嫁出去的女孩子也算,嫁出去了就不收了)。我的两个兄弟都不住在老家农村里了,我老家农村的房子是土砖瓦盖的全部倒塌了,也要出钱,我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工作生,负责任人和村民小组长没有打电话与我说,我就没有出钱,给我打电话了,我肯定会出至少5000元了。
-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有云南网友发帖,村里要重建祠堂,不论男女,每个人都要出 1000 元,我们家总共要出 8000 元,如果不出的话,不能入族谱,百年后不能入祠堂。
对于这件事,家里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觉得这是家族的大事,应该出这笔钱,不能让家族里的人看不起,不能断了根。可也有人觉得,一下子拿出 8000 元不是小数目,而且这钱花在祠堂重建上,短期内也看不到什么实际的好处。
我心里也十分纠结,如果决定投钱,那将近一万块对我们家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能会影响到近期的生活质量和其他计划。但如果不投钱,以后在家族里可能就抬不起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我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 重建祖祠,从情感和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一件极具价值的事情。
祖祠,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家族历史的承载,是先辈们奋斗历程的见证,是维系家族情感的精神纽带。
在祖祠里,一般是家族举办庄重的祭祀仪式,缅怀先祖,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梁柱,都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情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高昂的重建费用面前,不少族人陷入两难的困境。特别是有些家庭特别困难,这就比较麻烦。一般情况下族人都会考虑进去。
总体而言,有些人可能内心不认可,但是绝大多数族人都会支持的,毕竟谁也不想被踢出族谱,这也是农村人最朴素的思想。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