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区新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金军三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崇明羊肉传统烹饪技艺这门独特功夫。他用一锅“铜锅陈皮羊肉”让传统技艺走出灶台,成为连接乡土记忆与现代餐桌的文化纽带。


左二:王金军

每天一大早,王金军便来到餐馆后厨,开始新一天的忙碌。他的“铜锅陈皮羊肉”深受食客喜爱,不仅崇明人常光顾,市区食客也都慕名而来。“我们每次来都会尝一尝这个羊肉,红烧和白汤的味道都特别好。”一位顾客说。


王金军从事羊肉烹饪三十年,他烹饪的羊肉嫩而不膻,很多食客好奇有什么独门秘诀。王金军解释说,羊肉选料、调料搭配和火候控制都很有讲究。“我们选用的是大概50斤左右、养了一年多一点的白山羊,这样的羊肉最好吃。”王金军说。


“铜锅陈皮羊肉”是王金军的代表作。作为第三代传承人,他坚持祖传技法,同时在火候与配料上注入巧思,以铜锅慢炖锁住羊肉本味,搭配陈皮、枸杞等中草药,既保留非遗技艺的“原真性”,又赋予菜品养生内涵。这种“守旧不泥古”的理念,让“铜锅陈皮羊肉”登上《寻味上海》栏目,成为非遗与现代餐饮融合的样本。

非遗传承的不仅是荣誉,也是一种责任。靠一道招牌菜吸引四方食客还远远不够,要在菜品厨艺上下更大功夫。王金军不停地钻研琢磨烹饪羊肉的技巧,在父辈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练就了独树一帜的烹饪方法和羊肉风味。


在“瀛洲宴”餐厅的显眼处,一张荣誉证书是对王金军三十年坚守非遗技艺的最好褒奖。“我希望能把崇明白山羊的烹饪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王金军说。

王金军表示,他将带着年轻学徒守住传统手艺,不断融合创新,并与同行加强交流切磋,将崇明羊肉传统烹饪技艺推向更高层次,让更多市民了解崇明地方特产和传统美食,讲好海岛农耕文化和垦拓传奇故事。

记者:张永昌

通讯员:王媛慧、龚启繁(新河镇基层新闻官)

编辑:焦倩倩

责编:李琳、陆海华

给我点赞和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